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位于上海茂名路上的“阿大葱油饼”开办了34年,虽然在当地居民中家喻户晓,但监管部门从来都不屑一顾。然而,就是这家让广大“吃货”趋之若鹜的小店,却在被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美食节目报道走红后,被监管部门以无证经营为由关闭。这种如过山车般的遭遇,让人真正体验了一把“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的真谛。

葱油饼小店因“无证经营”被监管部门调查并责令停业,看似无比正确。民众理当为之欢呼,庆幸监管部门消除了一大食品安全隐患。在可预测的将来,这家短暂走红的小店,也许将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就象我们从前并不知道有这样一家饼店存在一样。

但是,监管在“阿大”走红之后的突然杀出,不仅仅让“阿大”们措手不及,也令公众多少感觉到有些怪异。应该说,“阿大”不是因网红而存在,而是因数十年的存在才网红。监管部门数十年如一日没有工夫搭理这家小店,奈何在小店走红之后突然从天而降、如临大敌,一朝出手就痛下杀手,这固然可以显示监管的权威,却也暴露了政府的监管既不食人间烟火、也丝毫不近人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可以享受特权、逃脱监管,网民也无意为“阿大”无证经营辩护。但是,现代政府的最基本职能是服务,不是为了“管死”。实际上,正如治病不能以治死人为目的,权力监管也不能为管而管、为治而治。即使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尊重市场行为,也不宜以应景式监管来自证其过去几十年的长期失职,将政府的公信力放在大火上炙烤。

“阿大葱油饼”的经营方式看,无非是一种小本买卖。卖了油饼后,买方和卖方都不会开发票也不会产生税收,也没有出现过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阿大”每天清晨6时开门,顾客却早在5时起排队,据说一般不等上四五个钟头根本买不上,可以说获得了远近民众不约而同的满意票。

如此历经34年而不衰深受百姓欢迎的美味小吃,如果从一开始就受到当地监管部门的引导、扶持和规范,应该已经成长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小吃品牌,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网红美食”。那么,对于社会接受度极高的地方美食,权力监管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介入,确实是一个问题。

可见,“阿大葱油饼”何去何从,根本不是关门与否的问题,而是事关“小吃和传承”的问题。如何既留住“阿大葱油饼”特有的上海味道和记忆,又化解“阿大”法律上的生存危机,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