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躲猫猫”、“喝开水”等神奇的死法之后,我大看守所风云又上新款:“吃鸡死”。

2016年3月,因操作叉车时不慎钢管掉落砸死了一名工人,35岁的张味军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关押在在广东惠州市惠阳区看守所,而13天之后,家属来为其办理取保候审时,接到的却是大量呕血和神志不清的张味军,送医两天后不治身亡。(澎湃新闻)

家属要求相关部门立案调查,相关部门的回复是不予立案,理由是未发现看守所存在过错,没有违法办案、没有玩忽职守、没有殴打虐待,经审查不存在任何犯罪事实……当然,所谓的相关部门,就是跟惠阳区看守所同门同宗的惠阳区公安局,和同级的惠阳区检察院等。

7个月后,张味军家属从公安局拿到了一纸《关于张味军死亡原因的调查结论》,称张味军是在出狱前8天吃鸡腿时“误吞鸡骨”,刺穿食道和主动脉导致大出血而死,系办理取保手续时突然发病,之前看守所毫不知情。

虽然死法还是那么的神奇,但是警方的卸责水准已今非昔比,与当年“躲猫猫、喝开水”事件之后漏洞百出的粗糙回应不同,惠阳警方在排除了检方立案干扰的漫长7个月的自调自查之后,完美地封堵了家属或公众可能想到的一系列质疑。

譬如:看守所哪来的鸡腿?是否安全先不说,如今这牢饭都这么上档次了?——警方的回应是,看守所有条件吃到鸡腿,鸡腿属于方便食品,在看守所小卖部有售。

但家属质疑称,放在看守所的500元钱,张味军并未进行过任何消费,看守所哪来的“免费鸡腿”?——警方回应称同仓狱友有购买记录,并且转仓时狱友郑某曾赠送给张味军一枚鸡腿,具体吞食时间不明。在之前几天的午餐时,张味军也有疑似自行吞食鸡腿的动作,有监控视频为证。

原来是“友情的鸡腿”?——但是要注意一件事,狱友赠送鸡腿的时间距离出狱已不足3天,与“8天前”的吞食节点不符,前几天午餐时“疑似吞鸡腿”倒是与结论时间接近,然而那枚鸡腿显然不是这枚鸡腿,那么那枚鸡腿是哪来的?有没有赠送之类的来源证据?所谓“疑似动作”有没有具体落实?人命关天,能否用一句“疑似”来盖棺论定?

从常识而言,人的食道是有感觉的,而且感觉很灵敏,常人卡一枚鱼刺都会痛苦不堪,头天出不来,第二天也会去医院,异物感就不用说了,人每天都要三餐吃饭,吃一口就痛一下谁能忍得了8天?而一块长达3公分的扁尖鸡骨,居然能卡在食管内8天而毫无作为?显然也是强烈的质疑。

当然不会没感觉。调查结论中称,羁押期间张味军曾三次报告身体不适,但均未反映因吞食“鸡骨头”食道卡有异物引起,而是反映“胸闷、胃部不舒服”等状况(有看守所医疗记录为证),医务人员均进行了及时诊治。

好,就这样,完美卸责。是应该怪看守所医疗水平低呢?还是怪张味军自己表述不清?然而,看守所不是三甲医院,张味军也已经死无对证。

但是我们还有常识常理,张味军为何三次求医也不肯透露误吞鸡骨?这鸡腿在看守所可买可赠也不犯法,张味军为何抵死不说,直到吐血将亡时才想起?——这枚鸡腿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惊天机密?

说完美只是相对躲猫猫、喝开水而言,如果面对常识经验和大众智商,还不能说无懈可击。

首先,检方经初步“审查”不予立案之后就退出了流程,调查权完全落在看守所的直接管辖方,本级公安机关手里,等于是自己调查自己,这样的调查模式天然不能受到信任。

对于致命鸡骨的具体来源,调查报告中没有清晰结论,而是用“有条件、有售卖、有赠送”等环境来渲染,但这不能取代准确事实,家属有理由提出重新调查。

购买记录、医疗记录等证据,属于看守所方面的单方材料,如何能确认为真实、原始?而不是为了圆故事而后补?家属也有理由提出质疑,但要鉴定这些材料,显然需要通过第三方进行,否则人家自己出的材料,当然都是真的。

而现行的办案流程、立案标准等,公众也有不同意见。在普通场所自杀坠楼不予立案是可以理解的,但譬如看守所等特殊场合,被羁押控制等特殊状态下,发生意外导致死亡的事件,应当百分百立案调查。很简单,这个时候人在你手里,命也在你手里,不能轻易就推脱干净。

如果留下“暴病、自杀、自身原因”等不立案的缺口,就必然会有人试图利用其卸责,甚至利用其图谋不轨,喝开水、躲猫猫就是前车之鉴。

立案调查是公信力更高的调查模式,不是说立案就一定证明谁有罪,也可能会更加权威地证明当事人清白,只要他们确实清白。

而自纠自查是最令人诟病的调查模式,甚至关系密切的同级检方都难被信任。譬如北京雷某的事件,昌平警方第一时间自查清白,并向社会发布结论,昌平检方也毫无作为,任凭舆情喧嚣,直到上级检方强力介入之后,案件反转,当事人被立案调查,随后逮捕。

如果能有机会“自证清白”,谁不是言之凿凿?谁没有一把“证据”?当初若不是舆情不愤,雷某一定会被淹没在“嫖娼、抗法”的脏水里不得翻身,警方有避孕套、有人证物证……当初的证据链可远比“吃鸡死”更完美无缺,若强势一方主持自查自调,就是有这个能力。

在这个怪圈下,不知道“吃鸡死”之后还会冒出什么新鲜死法?看守所真是见证医学奇迹的地方。一次次饱受质疑的刷新死法之后,被诟病已久的自查模式能否迎来刷新?

文章来源:纸上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