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我国是个建设大国,也是个建筑事故死亡大国,工地上死人的新闻每天都有,多到令人麻木。然而,仍不时出现特别重大的事故再次将公众刺痛。

据新华社,江西丰城电厂三期工程一处在建冷却塔发生了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已经确认74人死亡。

救援、调查、追责……这一套流程公众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它丝毫不能阻挡下一次恶性事故的发生。

出动了数百人马的救援现场其实无援可救,这些工人从70米高空坠落,几乎全军覆没,仅搜救出2名伤者,其余全都是惨不忍睹的尸体……多少句“高度重视、全力救援”的马后炮其实于事无补。

关于事故的具体原因,跑不出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盲目赶工等套路。

100多米的冷却塔施工,虽然看上去挺危险,然而我国对于此类高危施工,也有全套的监管体系。譬如高支模与高脚手架,都要求承包方制定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建委质监站全程重点监督……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论证和监管沦为过场,专家塞钱、质监站塞钱,不合格的方案网开一面。

或者即便方案完善而实际施工中另搞一套,监理塞钱、质监员塞钱,使他们对偷工减料的现场睁眼闭眼。不符合要求的脚手架或支模,未必都会出事,但是显然经不起任何意外考验,譬如大风大雨,或者一点外力冲击……如此降低安全标准,实际是在安全和利润之间做置换。显然,安全的风险是工人的,而省下来的钱是老板的。

另外一个常见的坍塌隐患,是不切实际地抢工期,混凝土等不到养护周期就拆模赶下一道工序等等。工期压力主要来自甲方,商品楼赶着封顶销售、重大项目赶着两节献礼……业主方总有理由紧赶慢赶,干不完扣钱,而施工方也就不得不铤而走险。

但是对于本案来说,与一般民用项目不同,作为上市国企,其投资预算一般十分充裕,绝不会低于合理成本,绝不会像民企开发商从招标就开始死抠,这样的工程如果最后仍然落到偷工减料才能赚钱的地步,只能说,中间环节腐败太多。另外,作为投资数十亿的江西省重点工程,其监管级别也相应很高,绝不是什么区建委的小兵把关,能监管出这样重大的事故也令人愕然。

后续曝光将会一一印证各种嫌疑。

江西赣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显示,事发前一月,丰电三期工程曾召开“协力奋战一百天”动员大会,表示要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施工进度。10月上旬,江西省发改委重点项目二处处长陈平一行曾赴现场参观,并就工程建设进度情况等事宜展开展协调(新京报)。这些信息表明,由上而下的工期压力确乎存在,至于是否属于合理范围,则需要进一步调查。但是根据既往案例,来自领导层的非直接压力不会成为追责因素。

大领导是大推手,“一指没”、“某拆拆”等凌云豪气随处可见,但是每一次具体的强拆血拆、工程事故,却很难追究到策动者头上,往往只能是基层官员顶包。

另一方面,项目施工方“河北亿能烟塔工程有限公司”,根据公开报道,曾经多次出过死亡事故——2009年,广州黄阁热电厂冷却塔项目作业平台坍塌,导致2死1伤;2012年,云南威信煤电一体化项目冷却塔施工,脚手架坍塌,造成7人死亡。(新京报)

值得注意的是,三次越来越严重的事故,全都出在“作业平台/脚手架”领域,在同一块石头上反复绊倒,令人无言以对。作为专业烟塔施工最基本的安全环节反复出问题,究竟是太过精于在此方面偷工减料,还是核心专业能力太糙?

这样的事故履历,如何还能入围到丰电三期这样的重点工程团队中来?各地都建立起了施工单位黑名单制度,其中死亡事故都是重点标准。

本次事故之后,河北亿能烟塔的事业前途应该基本告终了,然而,如果它能在前几次发生类似事故之后就进入黑名单,这一次的重大灾难可能就不会发生。事实上,在各类重大事故中的主角,常常都是劣迹斑斑,他们如何能在貌似严厉、完善的监管体系中游刃有余,令人深思。

所有这些原因都不新鲜,最后的追责、问责也不会出圈,群众背都能背得下来了。真正位高权重的无伤大碍,他们所掀起的漩涡就不会停歇。

需要问责的环节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监管环节,从业主到施工单位,都在各打各的算盘,监管部门是严格监督,还是浑水摸鱼,决定着整个游戏的内在运行规则。表面上,工人死于各种各样的离奇事故,但是都没有逃出建设工程领域的潜规则套路。

文章来源:纸上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