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底层文学”?-激流网友工之家

前些时,网络上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爆火,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谈论,(后来被全网删除,禁止谈论)。文章出来不久,就有我们的现代高贵文明人将之冠以“底层文学”的头衔,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学来进行分析,一如之前给突然走红的女诗人余秀华冠以“农民诗人”一样。但问题是,啥叫“底层文学”,难道还有“中层文学”和“上层文学”?其实与其说这折射出“底层文学”写作的苦痛,不如说更是折射出高贵文明人的“底层想象”。很显然,余秀华或范雨素的读者们,大多数都要比她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得多,她们是意外闯入文明人视野的边缘飘零人。在高贵文明人的想象中,这种文笔写作与其作者的身份地位是极不对称的,这种底层世界的生活图景是陌生而久远的,他们想象中的“底层”或者是愚昧无知,或者是挣扎可怜的,再或者是安分守已的。如此也就引起了他们对于想象世界的悲悯和对于“阶层跃迁”的惊呼。正如去年春节时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媳妇眼中的乡村图景》的文章热传,跟众多的“返乡体”写作一样,更大程度上可能也不过是消费一下城里小资们的底层关怀和底层想象。

啥叫“底层文学”?-激流网生活在最底层的人

文章背后的素材价值和现实批判价值难道不是更应该被关注的?我们的高贵文明人和优秀作家们为什么写不出来?他们或者选择性无视了,或者跟我们的“底层”隔离太久了。前不久翻了一本李慈健等写的《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如果说毛泽东时代对那些“文科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存在有矫枉过正之嫌,凸显政治挂帅,使得文学沦为政治的婢女,遮蔽了文学创作的多重性和艺术性,那么在经历了“拨乱反正”,以及“重写文学史”的思潮后,当我们的“人民性”不再凸显,文学的主体性又凸显在哪里呢?文学不过逐渐沦为了资本的婢女。不再试图介入生活的文学创造,放弃了现实关切的文学写作,不过是一种自我阉割,这种所谓的多元多彩的文学格局,恰恰是显示了一种思想的贫乏和自我的懦弱。

现实的即批判的,绝大多数人是处在拟真或仿真的现实幻境中,并不能真正窥见和指认现实。当然还有人是选择对现实视而不见。也就是说,我们所处的现实,可能并不是我们观念中的现实(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现实是处于被遮蔽的混沌态。例如自电影艺术诞生以来,基本都是受左翼思想影响的电影理论占主导,电影人中不乏左翼人士,像好莱坞这样的商业电影工厂,左翼思想理论也有很深烙印。为何?我想,这跟电影媒介本身属性有关,电影必须要关涉和观照现实,而现实的即批判的。只不过多数人被“包养”,处于对现实的想象态中。

啥叫“底层文学”?-激流网范雨素

另有自觉的意识形态“审查员”指出,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文章来攻击我们的“体制”。“要谨言慎行”,思想活跃分子自然是不受待见的,甚至是重点关注对象。磨平思想的棱角,才会被认作是“政治成熟”和“情商高”的表现。女农民工也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社会想法,甚至引发了全网讨论,这当然是危险的。各安其分、各得其所,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以啊,小老百姓不要太有想法,谈什么思想,揭露什么丑恶,批判什么现实,老实本分地守着自己的安乐窝,并且卖力诚恳地向上爬才对。困乏无聊之余,可以靠着各色的娱乐和游戏来打发啊,甚至谈谈情色,关注什么私生活也不犯忌啊,群众喜闻乐见嘛。

在万物商品化的时代,“性”可谓是一种特殊商品,成本低廉,覆盖面广,主客互动,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能衍生和勾连起庞大的产业链条。开发人的性欲望和性本能,消费人的身体和性想象,便成了资本、营销、大众传媒、通俗文化等合谋的事业。虚拟的网络空间释放出巨大的言论表达存量,出位言论和反叛行为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和偷窥欲望。网络空间的吸引力在于,每天可以在庸常生活中感受到“变态核心”,正如那些热门话题和惊骇事件,还有形形色色的边缘圈子呈现出的特殊癖好,畸形心理,怪诞行为等,展开了一种非常态的异质空间和变态景观,不断地冲击和刷新着平庸视野,满足着常人的猎奇和反常观赏快感,而这是在前网络时代看不到的。前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机制受着政治权力和经济成本严格制约,这决定了呈现出来的大众文化景观必然是附和于权力意志和道德常态的,不会给各种“变态”文化和行为留有公共空间。然而信息时代零成本,单向发布双向传输的特征,改变了整个文化空间,不仅给了亚文化和异质文化聚集的土壤,还提供了展示平台。“去政治化的政治”,这也是一种政治。

啥叫“底层文学”?-激流网旧版人民币

政治看似很宏大遥远,却深深渗透在微观生活中。例如旧版的几套人民币上,印的是各族人民和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而现在呢?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嬗变。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机制,权力运作的背后则是社会现实生活和意识形态。也正如福柯所揭示的,到处都可以观察到微观的权力结构以及权力的变种。党国的预期管理和市场操纵行为已经让很多人没有了常识意识,再加上党国放任的娱乐至死导向,让很多人丧失了批判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全民焦虑和娱乐化中,才能更好的行骗和统治。

啥叫“底层文学”?-激流网网络流传的“伪币”

科学与技术本身不含有意识形态,但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私有制和资本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却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化了。如传播媒介的发明与应用,进一步强化了资本意识的生成,和巩固了资本统治秩序。人的想象力和批判力被消解在信息轰炸和无穷链接中,人的情感宣泄和压抑在虚拟空间中得到满足。互联网时代造就了空前的商品和文化流动景观,也极大地压缩了时空区隔,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信息和资本共振,仿佛一切都被裹挟进去,资本链条也得到了全面的延伸。守旧的封闭的势力变得不合时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信息的扁平化无障碍流动,不仅仅是实现一种即时共振,缩小信息差异,起到“去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信息技术的本质发展方向是去中心、去中介化的,这事实产生了更高民主诉求机制和民主实现的技术基础。被淹没的是底层抗辩的声音和无助绝望的呼喊,被拯救的是现代投机客和权势操纵者。

每个人都有言说的权利,但却是在给定的话语体系中。主导的话语结构决定了言说方式和思维方向,话语是隐秘的权力约束。现代社会,话语更成了文化资本和社会分层的标志,“圈子话语”成了支离集体意识和行动的工具。新话语(新阐释或创制)是对旧统治的反叛,革命,也要革了旧话语的命。“话语即权力”,主流话语结构决定了思维方向和讨论空间。主导的话语体系是隐权力的表征,每个人都有言说的自由,却没有选择话语体系的自由。每个时代都需要旧话语的阐释者和新话语体系的创制者。革命,也要伴随着话语体系的革新。这里不得不提到毛泽东时代的“扫盲运动”,高效地向民众普及了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将言说的权力交给人民,将“知识分子”的专属技能转化为大众的必备素养,让文艺为普通民众来参与和掌握,而不是绣花枕头和少数人的自娱自乐。不说旧话语、官样语、流行语和小圈子语,只言说日常语和经验语,就是一种反抗和不妥协。

这不是控诉,而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言说。这不关乎底层,而关乎尊严政治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啥叫“底层文学”?-激流网(来源:公众号“思想先行读书会”。责编:毕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