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学研究的资本化的运作正在使博士教育变成一般性的雇佣工人培训。博士生不再是什么“学徒”,而是低薪科研劳动力。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博士研究生工会的崛起。博士再也不是高大上的称呼,而是跟其他所有工人一样平等的雇佣劳动者。

为什么读博“经常”是浪费时间-激流网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1517年10月31日,也就是万圣节前夜,马丁·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点》贴在了维斯登教堂的门上。在那个时代,这一举动仅仅意味着他想要引发一场争论。这位新教创始人路德在文中论证了基督教通往天国的道路,其实不是由金钱铺筑而成。而今天,学术论文不仅仅阐述作者观点,同时还代表作者的一段时期内的研究成果。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们想要拿到博士学位,前赴后继辛苦劳累,就是为了完成这样一篇博士论文。

在大多数国家,博士学位是进入学术界的门槛,进入独立研究某个领域的敲门砖,也是与导师合作的研究成果。各个国家,不同大学,不同专业,要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不得不先花费两年时间考取博士学位,有的学生会得到一些补助,而有些完全是自费。获得博士学位只需要完成研究论文,而有些还需要参加一些必修课或选修课或是助教工作。一篇学术论文有几十页(例如数学),甚至是几百页(例如历史)。这些博士有的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儿,有些已经是知天命的四十岁中年人了。

许多读博的学生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对现状不满。有的把自己的工作描述为打工仔,每周七天无休息,每天工作十小时,薪酬很少,前途渺茫。这种情况很普遍。作为一个研究生,你可能会觉得讽刺,你的办公室装饰得比你家还好,而你却经常吃方便面。一位求学者说,并非研究本身让我感到枯燥。他很坦诚地说他不是为了免费馅饼而读博的,“终点是遥不可及的,这让人感到沮丧。”

在读博士抱怨满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在于培养博士体系本身。应用性博士,比如法学博士、商学博士和药学博士,实际上含金量很高。而博士泛滥成灾供过于求,尽管博士学位的设置是为进入学术界而考虑,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和现有的研究岗位数量差距拉大。博士供过于求,而很多企业领导又说他们找不到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从一方面也表明博士们并没有学到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一些人甚至把研究型博士的培养体系与庞氏骗局甚至是传销相较。

数量的增长

从历史上看有相当一段时间,进入一流大学读书还是少数富人才能得到的特权,甚至很多大学教师都没有博士学位。而二战后,高校不断扩招,与此同时大学讲师也需要有较高学历。到1970年,美国的大学就是如此,美国大学数量不到全球三分之一,颁发的自然科学和工科博士学位证书却占到全球的一半。在这段时期,美国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的6%,从此之后,美国每年生产的博士数量已经翻倍,达到每年6.4万人。

其他国家也纷纷赶上。在1998年至2006年,经合组织国家颁发的博士学位数量增长了40%,同时美国增长了22%。在墨西哥、葡萄牙、意大利、斯洛伐克等国家博士产出也增长很快。甚至在年轻人口减少的日本,博士的培养数量也增长了46%。这些增长也看出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哈佛大学劳动经济学家理查德·费里曼说,到2006年,美国高校招生数量仅占世界的12%。

同时,许多大学也发现,在读博士积极性很高,因而是可以任意指使的廉价劳动力。招收博士有助于学校开展研究项目,这些博士生还可用来发展教育,而且成本少。一位耶鲁大学研究生助教九个月的收入为2万美元,2009年全美在职教授平均年薪为10.9万美元,后者的收入高于法官和地方官员。

博士年产量远远高出了大学对讲师的需求,最新出版一本书显示,美国在2005年至2009年一共培养了10万名博士,与此同时,大学教师职位需求仅仅为1.6万人,这本书两位作者是一位学者和一名记者。在读博士去做助教更减少了对全职教师的需求。甚至在加拿大,博士毕业生增长较为合理的国家,2007年授予了4800人博士学位,同时增加了2616个全职教师职位,而一些增长较快的国家,比如巴西和中国,博士数量似乎还不足。

供需的情况

研究领域情况类似,在读博士学习期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学生们称为“软肋”,现在博士后也是供过于求,付瑞曼博士的结论是:数据表明,2000年美国生命科学领域教工需求每年增长5%,这些博士和博士后学生里面,仅仅有五分之一能找到工作。在加拿大,80%的博士后每年收入是3.86万美元甚至更少,而这是建筑工人的平均薪资,博士后数量增加成了博士们通往学术道路的一种阻碍,在有些国家,五年博士后才是获得一份全职工作的敲门砖。

这些如蚂蚁般不断增长的博士和博士后大军使得大学的研究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国家科研能力,但这并不能单纯看成是一件好事。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受到良好培训教育的高学历者自身才能极大的浪费。美国在研究定点地球卫星时,物理学博士数量激增,而过后数量急剧下降,越南战争削减了科研计划。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史沃兹说,20世纪70年代,大约有5000位物理学家不得不改行另谋出路。

在美国,博士生的工会也随之兴起,以解决博士生与学校之间的一些矛盾。大学给他们画了一张大饼,即用今天的廉价劳动来换取未来的一份稳定学术工作。像威斯康星麦迪逊这样的大学,工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0年。而真正的工会兴起还是近几年的事。如今,工会也深入到私立大学。在耶鲁和康奈尔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说博士不能算是正式员工,只能是学徒而已。这些话受到了来自工会的压力。2002年,纽约城市大学成了第一个承认博士教师工会存在的私立大学,但三年之后,这所学校不再与工会谈判。

在美国和英国,很多博士都忍受着低收入低报酬的职业并且看不到前景。在1966年,仅仅23%的自然科学和工科博士文凭颁发给了外国学生。到2006年,这个比例增加到48%,与本土学生相比,国外学生更能忍受艰苦的研究工作环境,与此同时,他们也使得薪酬大大降低。

支持读博士的人也许会说,即使不能得到一份稳定的研究工作,读博也是值得的。并非每一位读博士的人都想进入大学,也有很多在私营企业,或是企业研部发等,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凡事都有两面,看看事实,博士生退学者增多,很多在读博士很郁闷。在美国,仅仅57%的博士在十年以后继续攻读博士,也就是说其他的都退学了。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自费读博士的学生退学比例是49%。更糟糕的是,其他在读博士,在博士一年级就在不同专业跳来跳去,很多人文学科在读博士坚守着自己的领域,最终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而辍学者往往成为了国家的学术精英。美国大学一个研究报告表明,按时完成博士学习的人,并不比辍学者睿智多少。缺少职业指导,前途渺茫,经济拮据成了他们最终放弃的原因。

就算完成了学业,也并非前途光芒。由于博士专业太细,就业工作人员费尽心思帮助博士们求职,而企业老总们对这些想要离开学术的博士生们兴趣不大。经合组织一项研究表明,博士们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五年,很多还在做临时工作,这一比例在斯洛伐克超过了60%,比利时、捷克、德国和西班牙超过了45%。而大约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博士们从事与博士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在德国,13%的博士毕业生从事一些地位很低的职业,在荷兰,这一比例是21%。

博士毕业生的确比本科生薪酬高,《高等教育政策管理》杂志刊登了卡塞的一项研究,在英国,大学毕业生比未上大学者收入高14%。身为博士,回报差只有26%。硕士学位回报同样比博士高,有的硕士学位一年就可拿到。有些领域博士学位没有任何优势。在数学、计算机、社会科学和语言等领域,博士收入与硕士差不多。在工程、工业技术、建筑和教育领域,博士和硕士收入也差不多。在制药、商学、金融等领域,博士的回报可以补偿他的付出。总体说来,博士学位仅仅比硕士学位收入高3%。

纽约一位政治家史沃兹博士说,博士课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更短的课程取代,他说,华尔街发现很多物理学家能够解出微分方程,于是聘请他们做定量分析。但是如今许多短期课程都会传授实用的金融高等数学,因此,一个会解微分方程的博士生不再具有竞争力。

很多学生做研究是出于热情,现在的教育体系却终结了他们的热情。很少人知道路在何方,英国一项对博士毕业生研究数据表明,三分之一人读博只是为了继续做学生,或是延迟就业。大概一半学生说,科学家可以有很高的年薪,因此就随波逐流读博。但是呆在校园,喜忧参半。高学历者更容易不满足更容易跳槽。

一些人开始怀疑读博是否值得,如同怀疑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艺术和文化。他们认为,知识会从大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物质文明会变得更加发达。这话可能没错,但读博的确是一个很糟的选择。

学术研究者、大学、博士生利益各不同。呆在大学的学生更聪明,对学术更有利。硕士研究生可以带来带来更多的财政经费,为导师的学术论文增加数量。这些孩子毕业走出校门,这些对他们来说毫无好处。一位女学生曾经被导师认为前途无量,但七年学术后,最后导师送她一句话,早点嫁人吧。然后导师把她请出了校门。

肯塔基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莫尼卡·哈里斯说,这样的教授是少数。她承认博士数量已经过多,而且现在也在试着减少这一数量。她也承认单方面想要控制博士数量的行为是罕见。一位常青藤学校校长被问到博士数量过多时,他回答,即便我们这些学校减少招生博士生,其他学校也会把我们减少的部分给增加上去的。

为什么读博“经常”是浪费时间-激流网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高贵的追求

读博士的种种弊端已经众所周知,本文的作者十年前就劝说一位理论生态学方向博士不要继续,当时欧洲也正在促使高等教育体系更完善,一些机构也大力推动。

资助基金组织已经意识到,博士在劳动力市场中,技能难以发挥。他们会写实验研究报告,会做学术报告,做文献查阅等,但如今这个知识技术快速传播的时代,这些显得毫无用处。一些大学为博士生开设了其他课程,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在求职时或许派上用。在英国有一种四年的博士,他们要为这种博士开设上述新课程。

衡量和激励机制应该作出改变。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把培养博士数量作为一项成功指标,并争着培养更多博士。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实际的固定工作,收入会有多少才更重要。而博士数量已经太多了,博士生不得不面对整体水平越来越下降的窘境。

很多读博的人都是班上聪明的学生,他们可以把想做的事做到最好。在人生旅途上得到鲜花和奖赞。今年的新一茬博士新生也将开始他们的学业,他们中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一套为别人牟利而设计的体系。仅仅有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与自以为聪明过人不会取得人生的成功。如果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到别处或许会做得更好。应该有人为此写一篇文章。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为什么读博“经常”是浪费时间-激流网

(翻译:龚蕾。来源:经济学人http://www.economist.com/node/17723223。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