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林多喜二的中篇小说《地下党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八十年前帝国主义残酷统治下的日本,它的发表不仅显示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一项重要实绩,为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而且是对日本人民的一次革命教育,对阶级敌人的一次有力打击。

小林多喜二(一九零三年十月———一九三三年二月)是一位日本无产阶级的英勇战士、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世界闻名的革命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其中完成于一九三二年八月的中篇小说《地下党员》(又译作《党生活者》、《为党而生活》),是他在艰苦的地下工作时期创作的一部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也是他一生中最为优秀的作品。

年轻而又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小林多喜二《地下党员》中心人物形象分析-激流网

《地下党员》描写这样一个故事: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之后,国内大肆军事工业生产。原来生产电线的仓田工厂也改为制造防毒面具和降落伞的军用物资了,厂方为了扩大生产,新招了六百多名临时工。但不久,为了便于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厂方玩弄手段,故意制造矛盾,决定裁减这些临时工。在这时候,由党派来做反战反侵略的临时工中的三位党员(“我”、须山和伊藤),便领导大家向资本家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利用合法的手段,宣传斗争的意义;散发革命传单,揭露厂方阴谋;组织革命串联,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准备抢先一步,举行一次大罢工。可是,正当关键时刻,厂方已经先下手为强。于是斗争遭到了失败,但是却提高了工人们的思想觉悟,播下了红色的种子,预示了未来革命的胜利。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这次斗争,但是曾经与仓田工厂工人联系过。小林多喜二就是依据自己从一九三一年秋天以来,特别是一九三二年四月以后地下活动的经验,结合他所了解的仓田工厂工人的生活和斗争,加上他观察到的其他工厂的情况,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

这篇作品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仓田工厂工人与资本家及其走狗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共产党员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生动地塑造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本质地反映了日本现实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小林多喜二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自己作品的主要人物着力进行刻画。坚定干练、满腹典故的须山,学生出身、屡经考验的伊藤,同情革命、缺乏韧性的笠原,都写得有血有肉,相当生动。而对中心人物“我”,更是写得异峰突起,光彩照人。

“我”,这是一位经受了阶级斗争严酷考验的年轻而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强的日本共产党人。“我”具有无产阶级各种优秀的品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鲜明的无产阶级爱憎,智慧,朴实,乐观,热情,无私,无畏。“我”胸怀朝阳,肩负重任,一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的战斗姿态,在白色恐怖的政治气候中,在十分困难的经济条件下,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里,全心全意地为革命而英勇战斗。

地下工作的革命任务,异常艰巨。“我”接受指示,突然离家,转入地下,打进仓田,和须山、伊藤共同为大造反,反侵略的革命舆论并肩战斗。白天去工厂上工,工余进行联络,夜间编写传单。因有人被捕,供出组织,“我”被迫转移,脱离工厂。此后,除了仍旧负责指导仓田工厂的斗争外,“我”还担任“地方”和“区”的部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从早上九点到晚间十点,往往一天要外出联络十二、三次,甚至完全断绝了与亲人的联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革命事业。“我”心甘情愿,全力以赴,日夜工作,任劳任怨,在斗争的生活中,不断接受考验,迅速成长起来。

地下工作的斗争环境,极端险恶。“我”是在敌人的高压政策下,一片恐怖中从事党的地下秘密工作的。与上级组织,只能单线联系;和同志碰头,谨防敌警袭击;白天外出,注意装束;深更半夜,寝不安席;还要和房东邻里照顾关系。每天联络,预约地点,准时到达,压低嗓子,不说废话,只谈工作,说完分手,越快越好。就连四季晴雨,街头巷尾,阳台暗厕,也都成了“我”所注意的重要方面。总之,为了党的工作,必须万无一失,确保安全;必须调查研究,胆大心细,毫无疏忽,把日常活动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我”心明眼亮,斗志昂扬,在“没有所谓退路的”阶级斗争的特殊环境中,完全适应恶虏额的政治气候,努力克服遇到的艰难险阻,把自己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优秀战士。

地下工作的生活条件,十分苦难。“我”在党的秘密活动时期,经济生活方面,也非常艰苦,甚至有时几乎完全陷入困窘之中。有段时间,费用紧张,难交房租,食行无着。“募捐”若干,省吃俭用,一日三餐,酱茄充饥。随后改吃开水泡饭,有时一天只吃一顿。从前坐车外出联络,如今只好一路步行。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工作繁重,“我”的身体也出了毛病:脖子僵硬,脑袋刺疼;极度虚弱,不能仰卧。然而,“我”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压倒,相反,却以坚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它们,永葆着战斗的青春。

“我”就是在这样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和斗争的环境中,积极参加革命实践,通过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的严峻考验,努力“使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成为阶级的生活”。“我”将自己的一切完全和党的事业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甚至把冬去春来阴雨晴空也同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起来。一到冬天,“我”这样想:“又多活了一年,可以多干工作了!”天一下雨,“我”就高兴,“因为出去联络的时候可以打伞,人家就不容易看到我的脸。”“我”盼望夏天快点过去,“因为夏天衣服穿得少,我的有特征的身段(让这种特征去喂狗吧!)很容易被人看出来。”“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忘我地投身革命斗争、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克服残存的非无产阶级意识。“我”有自知之明,绝不忘乎所以,而且,严以解剖自己、自觉进行改造。对于“我”在改造思想和锻炼意志过程中的心境,作品里有多处生动精彩的描写。当初,“这种新生活在开始的时候,曾经像小时候跟同伴们比赛谁能把头伸进水盆里最久一样,感到窒息一般的痛苦,那种难受确是说不出来的。”然而后来,“当我断绝一切个人关系置身在这种凡不属于党生活的个人欲望都被限制了的生活时,那些我过去曾经努力去清算而又极难做到的事情,却很可惊地变得很自然、很容易地就能够做到了;它把我过去需要的一两年的努力缩短到两三个月就成功了。”第四章里对“我”和母亲秘密相会的描写,既说明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切和对革命的同情,又表现了“我”坚持革命利益、断绝个人联系的决然态度。

一方面,努力改造客观世界,经受阶级斗争风浪的考验,另一方面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彻底克服自身存在的各种弱点。这样,终于使“我”这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共产党员锻炼成长起来,真正达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水平,成为“具有特种性格”“有特殊材料制成的”“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的高尚而纯粹的共产主义新人。

可以这样说,“我”的形象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他不仅集中的体现了三十年代日本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和严于律己、刻苦改造的宝贵品质,而且生动地表明了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唯有亲身参加革命实践、坚决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斗争经验、引导革命前进,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战斗任务。《地下党员》通过对“我”这个中心人物的塑造,通过对从事秘密工作的日本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资产阶级剥削的英勇斗争的描写,表现了十分深刻的主题思想:有力地而又及时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尖锐而又深刻的批判了反动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本质而生动地表现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热烈而全面地歌颂了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品质。

总之,小林多喜二的中篇小说《地下党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八十年前帝国主义残酷统治下的日本,它的发表不仅显示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一项重要实绩,为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而且是对日本人民的一次革命教育,对阶级敌人的一次有力打击。在八十年后的今天,《地下党员》仍然保持着它原有的生命力,仍然是日本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一部完全现实的和十分有益的政治和生活的教科书。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年轻而又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小林多喜二《地下党员》中心人物形象分析-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年轻而又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小林多喜二《地下党员》中心人物形象分析-激流网(作者:王秀丽。本文为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