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按:今年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能让广大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激流网联合“好家伙”读书会共同举办了第二期马克思主义学习班。本篇由吴润玉老师2018年5月12日在第二期马克思主义学习班第四课上的讲座整理而成。

很高兴来与青年朋友们谈谈哲学,我今天讲的内容分为4个部分:第一,什么是哲学?第二,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马哲的主要观点和当前的任务,最后是学习方法。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哲学”。有一个笑话说保安都是哲学家,因为他们每天都会问来往的人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也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一般都会追问的问题。哲学研究的就是这些听起来很玄的大本大源的问题,所以中国古人把哲学就叫玄学。能否通俗的解释一下呢?我们从学科的研究对象说一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研究对象,物理化学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数学研究的是数量变化的规律。那哲学研究的是什么呢?具体来说,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自然界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这种一般规律就是所谓大本大源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具体学科的老师会给你讲述这些问题。另外,比如关于人生的意义、价值、信仰,这些问题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方志敏

哲学教材一般说,哲学是一种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又是什么呢?它就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就是研究这些东西的。世界观其实每个人都有。一般来说我们会提倡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它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这个人生观其实就是为它的世界观服务的,是从属于世界观的。我们有一个革命先烈叫方志敏,他曾经说过:“革命并不是为了自己有金钱,我们应该为人类求解放而献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我刚才说的,你会追问这些意义、价值——这些玄而又玄的问题,或者是比较抽象的问题,或者是大本大源的问题。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世界观有两种,一种是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我们把它叫哲学;还有一种是比较零碎的,我们把它叫做经验或者常识,比如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遇见一件不公正的事情,会说这个世界太黑暗了——这就是你的世界观,你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你遇见一个人帮助你,你会说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这也是他的一种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感性的零碎的,因此它只能说是经验。那么有一些人有一种理想或者抱负,他会把这些感性的、零碎的经验进行整理,理论化和系统化。怎么理解理论化和系统化?它必须要有概念、论证、逻辑还有一些基本结论。比如说老子,他就是哲学家,他把“道”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他有他的世界观,而且他提出了“道”的概念,而且他把道演绎出了一系列结论。“上善若水”,他认为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老子还认为,婴儿也是一种比较伟大的东西,你不要看它幼小。所以老子就是一个哲学家——他有他的概念、论证和一系列结论。王阳明也是哲学家,康德、黑格尔也都是哲学家。马克思也是哲学家。马克思创立的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哲学有很多的流派,有很多的阵营。怎么划分的呢?我们知道它有一个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的问题。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就是唯心主义,认为存在或者物质是第一性的就是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还有第二个方面,就是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及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当然从属于第一个问题。根据对世界是什么的回答,哲学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的描述,也就是你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辨证矛盾的还是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孤立的,我们划分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阵营。还有,人能否认识世界。人不能认识世界,比如说康德认为人不能认识世界,它就是不可知论。一般来说,唯心主义多数都是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多数都是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只是说时间长短,那就是可知论。这里面实际上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存在。比如说地震是否可以预测。其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人类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地震这种现象最终是能够被预测的,只不过是因为资本的阻挠延迟了这一进程。现在主流的地质学界认为地震不可预测,你认为地震能预测一般会遭到封杀。哲学阵营的划分背后实际上代表了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世界上应该来说唯心主义者更多。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70亿人口,大多数都信教,宗教都是唯心主义的。世界上唯心主义者应该是远远超过唯物主义者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唯心主义有非常深厚的社会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思想家脱离劳动,远离社会实践,需要麻痹群众,所以他会去提倡唯心主义。这是剥削阶级统治的需要。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一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就把人的意志作为世界的本源,人不需要有什么客观条件,可以为所欲为。唯心主义泛滥还有认识论的根源,认识论的根源就是人的认识过程复杂,充满矛盾。一般来说唯心主义认识问题不需要做任何研究——我觉得它是,它就是。唯物主义,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唯物主义者应该说是非常辛苦的,他要做很多调查研究。所以世界上一般来说,无论是从社会阶级的根源来说还是从认识论的根源,各方面都是唯心主义者占上风。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宗教与哲学的区别是什么?当然宗教和哲学有一致性,他们都是人类的社会意识形式。但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知道宗教是一套信仰体系,它里面不需要什么论证。比如说我们去寺庙跟佛教徒交流:“你跟我们解释一下佛教。我怎么才能信佛教”,他会说:“你每天念一万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信佛”。你会发现,它没有逻辑,它只需要你信它就可以。但哲学,它是一套有概念、有原理、有逻辑、有论证的一套体系。它未必科学,但它确实是一套有逻辑的体系。哲学的特点是希望能够通过逻辑来说服你。宗教呢,是要让你信——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你问他道理,他一般来说不会跟你说。但哲学希望去说服你,而且它有一整套的体系。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所以,宗教,一般来说不是哲学。

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在中文里的意思是“爱智慧”,它是智慧之学。如果说我们希望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那我们需要学一点哲学。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频繁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做斗争。曾经大大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是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互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这是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当中讲的一段话。他的这段话实际上是讲,其实一般的人,困于世俗生活,一般来说没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在很小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思考“宇宙有多大”、“人是什么”、“妈妈,我是从哪里出来的”这些问题,只不过是家长或老师会告诉你“这些不考试,你不需要知道”,可能就扼杀了你去对一些宏大问题,世界的大本大源问题的追问。实际上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你到了高中至少还会思考一个问题:我做这么多题,我考大学,意义是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这些问题,任何一门课的任课老师都是回答不了的,可以说它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它关于意义、价值和信仰。马克思有一句更经典的话:“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句话讲的是,哲学其实对人对社会很重要。我们知道4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一场哲学争论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什么?因为如果不进行这场哲学争论,不从事实上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普遍真理,改革开放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它必须从意识形态入手,制造舆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我们学物理会从哪里开始?牛顿的经典力学,我们既不会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会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学起,为什么?因为牛顿经典力学是描述宏观领域低速层次物质运动规律的真理性成果。而亚里士多德那个时候是很粗糙的,还很不准确的物理学成果。很多同学说,学哲学是不是要从古希腊,从康德,从黑格尔,从斯宾诺莎开始呢?其实不需要。我们应该先学经典的真理性成果。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包括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集大成者是谁?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夫之,清代三大思想家之一,那么我们从王夫之开始学吧?不需要。它可以学,但它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应该从类似物理学的牛顿经典力学那种经典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入手。因为它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其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集大成者,是最科学最严整的体系。列宁曾经说,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中期,它诞生的条件是什么?一个是社会阶级条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它迫切需要哲学思维理论思维去指导无产阶级实践。第二个是自然科学条件,一个细胞学说,一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证明世界是物质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进一步证明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世界是可以变化和发展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量变和质变相结合的发展的道理。直接的哲学理论来源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青年时代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他接受了黑格尔辩证法。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他把绝对精神作为世界的本源。黑格尔的辩证法最终没有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而是为普鲁士王国的合法性作辩护。费尔巴哈后来创立了唯物主义,但它的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把两者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人,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马克思直接参与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费尔巴哈几乎跟他同时代,却止步于机械唯物主义,而未能前进一步。马克思1844年给费尔巴哈写了一封信,马克思非常尊重费尔巴哈,他认为费尔巴哈应该走出来,出席法国工人的一次集会,“这样您就会确信这些受尽劳动折磨的人,纯洁无瑕,心地高尚,历史是会把我们文明社会的这些野蛮人变成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条件不仅有社会阶级条件,不仅有自然科学条件,不仅有德国古典哲学,还有马克思个人的条件——他个人参加了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他在法国巴黎的小酒馆旁听法国工人的集会,在那里他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阶级力量。所以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还有他的一些个人条件——勇于实践,与劳动人民相结合。这是非常重要的。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第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到底有哪些基本观点?

第一块呢,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且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要按规律来办事,实事求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把实事求是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与实质。他就是针对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来的。这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世界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在这里,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刻舟求剑,还有一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我们小学学的成语大多来自于先秦时代,先秦时代这些比较有意思的成语很多都来自法家。法家就批判儒家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什么的。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就是中国古人对于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一种通俗的解释。刻舟求剑就讲的是时间空间不是静止的,所以我们不能刻舟求剑;拔苗助长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你不能按照主观愿望来办事。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第二个是世界是怎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运动的。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个重要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它是互相联系着的。 我们中国古代就有一个成语叫盲人摸象,有的人摸到它的腿就认为大象腿像一根柱子,有的人摸到它的身体就觉得像一堵墙,有的人摸到它的鼻子就觉得像一根水管。那他们看到的都是事物的一部分,而没有一个整体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两大哲学阵营争论的一个焦点。我们知道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理论依据是“天不变,道亦不变”——世界改变不了。而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要求维新变法,讲“变则通、通则久”,变和不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争论点。一般进步思想家都会主张世界是变的,反动的思想家一般会主张不变,这是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发展的。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世界是矛盾运动着的。矛盾是什么?矛盾不光是对立还有统一——事物的两方面。中国古代有个词叫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古语当中有很多词语就带有辩证法的味道。比如,你舍不舍得?这个舍得是舍弃的意思,但舍中有得。忘记是忘掉的意思,告诉你忘中有记,其实你忘掉了一些就意味着你还记住了一些。危机讲的是危险的意思,但这个词语中还告诉你危中有机。中国古代其实有很多辩证法的故事,比如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但中国古代哲学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神秘主义,把这些问题搞得很神秘,没有条件,不分析条件,就告诉你,以后会这样,比如说否极泰来,否极泰来实际上还是要有条件的,没有条件是实现不了否极泰来的。

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我们再举一个例子,马克思说:“假如没有小偷,锁回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加入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也就是,实际上小偷和锁是对立统一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就是这个道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也就是他们两个之间又对立又统一才推动事物的发展。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小偷,锁也完结了。我们中国描述太平盛世叫“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个时候就不会有锁了;没有小偷的话,钞票的制造也可以简单一些,成本也会低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矛盾又斗争性和同一性, 哪一个对于推动事物发展更重要?同一性其实只能保证事物的存在,只能保证事物的存在而不灭亡,但如果不斗争,世界是发展不了的,如果奴隶不和奴隶主作斗争,人类现在应该说还是奴隶社会;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哪一个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对自己的剥削压迫感到不好意思而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个别成员可能有,但作为一个阶级来说没有听说过。

马克思说过人生的最高法则是“斗争”。毛泽东在1945年明确把共产党的哲学概括成斗争哲学。毛泽东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这是榆林的一个叫邓宝珊的人说的。”毛接着说:“你讲对了,自从有了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他们就向被压迫的人民进行斗争”。斗争哲学是他们发明的,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哲学出来比较晚,那是斗争了几千年,才有了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认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把实践看作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1964年毛泽东有个哲学谈话里面有句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搞哲学的人以为第一是哲学,不对。第一是阶级斗争,压迫者压迫被压迫者,被压迫者要反抗,想出路,才去寻找思想武器,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就讲到,哲学其实不是凭空出现。我们知道,哲学史上一般会说,哲学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原始社会有没有哲学?一般来说有些粗糙的世界观,但是没有形成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奴隶社会有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然后开始有了哲学。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都在寻找思想武器:压迫者要寻找压迫的理论基础;被压迫者要寻找出路也在寻找哲学。所以哲学史上一般说,哲学正是形成于奴隶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部分,有两对矛盾——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那么怎么理解“决定”?大家不要把“决定”理解成先后关系——也就是说我必须要达到工业革命那种生产力我才能搞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们知道实际的历史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还没有到工业革命,但是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更快的发展,这个时候他开始制造舆论,历史上就是启蒙运动。然后开始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才开始了工业革命。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年,工业革命完成是到了18世纪,侵略中国是到了19世纪中叶的1840年。所以“决定”,大家不要理解成先后关系,必须要理解成归根结底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生产关系比如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没有任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必须到工场手工业的阶段,才有可能形成阶级力量,才有可能推翻封建贵族的统治。否认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于一定的生产力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把生产力的绝对水平看作是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就是唯生产力论。而且必须要意识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就像我们说的,小孩子穿鞋,不可能刚好,你会买大一些,为什么?因为他很快会长大,至少要买能穿两年吧,所以家长一般给小孩子买鞋会买大一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可能刚好匹配在一起。这里我念一段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讲话当中的句子来说明这一点:“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生产力的大发展总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拿资本主发展的历史来说,这种马克思所说的简单协作就创造了一种生产力——手工工场就是这样的一种简单协作,在这种协作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是非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一种改进技术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开辟了道路。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

这段话把这个问题讲得比较清楚,我们既要反对脱离生产力发展的主观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唯生产力论——这是两种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错误理解。这个我觉得这是马哲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争议也比较小。上层建筑分成两部分:一个叫政治上层建筑,一个叫观念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就是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就是国家政权、军队等。经济基础主要指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反作用有时候很重要,比如49年刚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就必须要没收官僚资本,不可能自己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首先要没收官僚资本,形成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就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但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根本巩固还是要发展公有制经济。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思想界有一个上层建筑决定论,把上层建筑中的国家政权看作是无所不能的,看作是超阶级存在的,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这两对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之外,还有一个阶级斗争的观点。一般来说,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的根源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是它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这是需要大家掌握的。阶级斗争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观点,《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恩格斯对它改了一下,因为原始公有制的时候没有阶级斗争,改为“自原始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泽东在1949年《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这篇文章当中也讲了,“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灭亡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是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就是历史的唯心主义。”也就是说,阶级斗争理论是我们观察社会的“一条指导性的线索”(列宁语)。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观点是群众史观,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的一个归宿,或者说是一个总结。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种思维的游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改造世界的一种力量出现的,就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说的那样,“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这是它的主要观点。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大家应该能理解,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该就难理解一点。我举个例子,曹雪芹。如果说曹雪芹一直像13岁之前,在锦衣玉食的那样一种社会状态下度过,我相信他很难写出《红楼梦》,或者说不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后来他家道中落了,到了北京,我们知道他跟社会的很多人民群众接触了,而他自身就变成了人民群众的一份子,举家食粥酒常赊,他到了北京西山,在那里著书立说。《红楼梦》是一部非常伟大的著作,它不仅是曹雪芹个人能力的一个体现,而且它实际上是跟人民群众接触之后才能写出来的一部著作,因为它里面讲到人情练达,他不跟人民群众接触,怎么能够对社会生活那么熟悉,像刘姥姥这样的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所以《红楼梦》的不朽,实际上是因为曹雪芹虽然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曹雪芹不仅是文学家,其实他对中医,甚至对怎么织补衣服都有很深的研究。所以他才能把小说里面的细节描绘得非常生动,还在于曹雪芹最终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这是群众史观。

刚才讲了什么是哲学,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下面我讲下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任务。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时候,迎接它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各种各样的诋毁。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着它的敌人也装扮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过程——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修正主义的出现。在现在我们学马哲也是这样,我们觉得也不是说这个东西就是讲讲物质、意识,实践、认识,把概念给大家梳理一下,其实我觉得它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我觉得现在马哲的主要任务是要反对修正主义思潮——一个是实用主义的世界观,第二个是折中主义,第三个是唯生产力论,第四个是阶级斗争熄灭论,第五个是超阶级的国家论。

实用主义的定义是:真理不是观念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只要有报酬、有效用,能满足我的需要就是真理。实用主义在现在有很广泛的分布,像我们平时同学们非常关心的是什么?老师给你讲课,你不会关注老师讲的是不是真理,你会关注的是这些内容要不要考试。这就是实用主义思潮在学生头脑当中的反映。我们学这些东西有用,那么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用?其实是有用的,虽然说对你直接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赚钱没有直接作用,但实际上是有用的。实用主义把有用看作真理,它的现实表现就是,把片面的、经过选择的实践作为检验政策是否恰当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个人觉得从字面上来说好像问题不大,当然这个问题有争议。但它的结果其实是把片面的、经过选择的实践作为检验政策是否恰当的标准。比如说包产到户,从81年到84年粮食还是增产的,如果把这三年单独提出来它是对的,但84年马上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那么它可能就不是一个长期的可以执行的政策。这就是一个我们对于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实践怎么提取、怎么分析,其实也需要综合辩证。列宁讲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材料证明任何一个观点”。也就是说,你的观点即使再荒谬都可以找到例子,而且可能都是真实的,来证明你说的观点是对的,但是它未必是真理。所以我们现在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其实是很要命的问题。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缺乏一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勇气。真理应该是客观的,是观念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跟有没有报酬没有关系。就像马克思也不是为了稿费去写作的。

第二个是折中主义,即把矛盾双方平列起来或把各种根本不同的立场、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思想方法。折衷主义有以下表现:一是用二元论来代替、冒充、偷换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把两点论中间的重点论抽去,将矛盾双方平列起来,不分主要和次要、重点和一般、主流和支流,结果掩盖了事物的真相,模糊了事物的本质。二 是用调和论、混合论来代替唯物辩证法的结合论,把根本不相容的东西无原则地混合在一起。在哲学上企图抹煞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建立一个超乎二者之上的哲学体系。三是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东西来冒充、代替唯物辩证法。折中主义貌似公正、全面、公允,实际上倒向错误一边,把人民引到错误的路上去。折中主义哲学最典型的就是认为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二元论观点,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现实中很多同学经常说:“我既不想剥削人,也不想被剥削,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好的地方,也都有不好的地方”,这些观点就是折中主义的表现,貌似中立全面公允,实则是倾向于错误的一方。哲学上的折中主义必然导致政治上的机会主义。比如,两手抓和统筹兼顾事实上都是没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承认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和谐理论并不真是中立的调和的,实际上还是为剥削张目,一厢情愿的“共赢”、“命运共同体”也是折中主义在国际关系上的一种表现。

第三个就是唯生产力论。唯生产力论就是脱离所有制关系,单纯地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制度进步的根本标志。实际上,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比如说蒋介石掌权的时代,1928-1936年,生产力也在发展,但为什么要革命呢?因为蒋介石时代的生产力不归人民群众所有。日本占领东北时期,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比如铁路发展比较快,但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因为这个生产力不归中国人所有。所以我们要追问“生产力归谁所有”,而不能抽象地谈“只要是发展生产力都是一种社会进步”。唯生产理论在现实当中也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哲学思潮。

第四个就是阶级斗争熄灭论,第五个就是超阶级国家论,其实它们可以联系在一起。阶级分析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分析方法的一个根本的方法。一般来说80年代初的一些教科书还会讲这一点——阶级分析方法是社会分析的根本方法。现在很少提了。列宁曾经说过:“任何非阶级的观点都是胡说八道”。阶级分析、阶级观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看很多事情的一把利器。比如,刘强东和京东的快递员肯定分属两个阶级,就算刘强东一口一个兄弟,也掩盖不了他们尖锐的阶级矛盾,东哥裁人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兄弟之情。

第五个就是超阶级的国家论。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在家庭里面有一个大家长,一般是父亲;在朝廷上有个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中国把家和国联系在一起来看。但是这个国家实际上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人类历史其实有90%以上的时间是没有国家的。所以它其实是历史的产物,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比如说,氏族首长把贫困家庭的人变成了奴隶、把战俘变成了奴隶。奴隶要反抗,他没办法通过说理的方式解决,就只能培植武装力量进行镇压。军队是国家的主要支柱,它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现在在中国也有一种超阶级的国家论,有人把国家看作是超阶级的,把公共服务职能看作一切,这是错误的。国家有两个职能:阶级统治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是它的次要职能,这是马哲的一个基本观点。

第四个我们来看下学习方法。

学习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第二,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引导我们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三,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包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

其实学习哲学意义非常大。比如最近滴滴乘客遇害的事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就可以进行分析:空姐作为乘务员来说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滴滴司机其实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它是劳动人民内部的一场悲剧,两个人都死了。我们要追问一下,一般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说,把它作为一个局部事件、一个个别事件,它是一个犯罪行为。怎么办?抓到了这个滴滴司机就惩处他,但他死了呢?没有办法。我们就会追问滴滴是否安全。我也是滴滴的一个用户,我在跟滴滴司机接触的时候发现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下岗工人和因为欠债等各种原因破产的小生产者,他们为了几块钱、几十块钱一天在四处奔波,我觉得他们整体上还是很善良的,他们从整体上来说绝对不是一个犯罪群体,而且他们深受滴滴公司的剥削——滴滴公司对他们剥削很厉害,扣除25%作为信息费和手续费。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觉得不仅仅是一个个别事件,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他们是劳动人民内部的一场悲剧,最后并不仅仅是惩处一下凶手就能解决的,我们还要解决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比如空姐为什么那么晚下班,却没有一个临时的住所呢?滴滴司机为什么没办法结婚,这些都是我们要追问的问题,而普通人一般来说不会追问这种根源性的问题——世界的大本大源的问题。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的学习方法。认真看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查字典词典。大学生一般来说寝室里可能有一本牛津词典、英汉词典,但很少有人会有一般的汉语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还有一些哲学词典、社会科学词典 。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查字典词典或者是多问别人,联系身边的人和事,举一反三,理解记忆概念。比如我刚才说的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你身边的人的世界观是什么,你列举一下。还有生产力、生产关系啊,遇到现实问题,结合实际思考非常重要。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最后我推荐几本教材。我主张选用原来做干部培训的教材,比较简明易懂,而且比较注重方法论的讲解和举例,大学教材学术化一点,我们学哲学是为了用正确思想武装自己,不是为了搞学问。上世纪60年代,中国有一个叫艾思奇的哲学家编了一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非常经典的一部教材。后来他的学生,党校的韩树英,编了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我个人主张先学教材,把握体系,然后再去看一些原著,比如说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还有《实践论》、《矛盾论》等。

我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引起同学们学习哲学的兴趣,我觉得学习哲学就像周总理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对大家的一点期待和要求。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纵横谈-激流网(作者:吴润玉。本文为激流,如有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