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积怨”已久-激流网

最近“来华外国友人”引出的几条新闻引爆舆论。

7月8日,成都市郫都区,一名塞尔维亚裔男子醉酒拒付车费,殴打出租车司机,致其面部骨折;7月9日,英孚教育江苏徐州分中心,7名外教带着9名外籍留学生吸毒,被警方查获……更有重头戏是,6日以来山东大学“为留学生找心仪学伴”报名表风波。

国际交流,“积怨”已久-激流网

山东大学立志十年内冲击世界一流,自2017年起开始为留学生安排一对一“学伴”,2018年更将“一对一”升级为“一对三”,一名留学生配三名学伴,还以志愿活动为名招募学生陪护住院留学生,这些正好契合近期一系列有关在华外国人新闻的舆论爆点,公众纷纷指责,官媒严肃表态,山东大学则公关失当,有苦难言,横竖逃不过这一次“积怨”的洗礼了。

是的,积怨。对外国人在华特权的抱怨声讨,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而日益增多。外国人丢钱包民警管找,快递小哥被人顺走贵重物品却不予立案;在这样的新闻下,往往聚集着一股来自四面八方的不满的声音,滤去杂波,这声音是在说:矛盾正演化得日益尖锐。

可按理说,文明的、现代化的人类社会中,加强国际交流、增进各民族友谊应当是世界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趋势;那么为什么一到真正交流、接触起来,又是矛盾不断呢?

中国高校用奖学金和特权对外国留学生“百般恩宠”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所谓回国后可期待的“报答”,而是高校国际排名。目前国际比较公认的三大权威大学世界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均将大学国际化程度列为重要指标,其中QS排名评价指标中,“国际学生比例”一项直接占比5%。对教育产业已经相当成熟的欧美国家来说,本地名校凭借国际影响力每年可以招揽大量留学生,不仅能“优中选优”,还能从这些国际学生的口袋中获取丰富的经济来源,正反馈不亦乐乎;而作为后发展的高等院校,中国大学名气低,于是留学生少,于是名气再低……全球化资本市场的欲望将魔爪伸向一切领域,我们的大学在教育产业的国际竞争中面临和传统产业微妙一致的困境,在解决办法上也令人唏嘘地如出一辙,高投入、高指标、高转嫁,重重矛盾也就在这不断的鞭策前进和问题掩盖中愈演愈烈。

中国的大学个个扬言争一流,却个个被西方制定的大学排名标准吓破了胆,只能乖乖遵循这些标准。殊不知西方极乐世界自古就有句老话“一流的公司卖标准,二流的公司卖技术,三流的……”。

这样怕是永远一流不起来了。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国际交流,“积怨”已久-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国际交流,“积怨”已久-激流网 (作者:庭青。编辑:赫贫。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