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在所谓的“全国易学实战应用大赛”启动仪式上,曝出一则消息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已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了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计划。

消息传出,各路《易经》狂热者与《易经》生意人奔走相告,或高呼“官宣!易经风水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国家认可”,或声言“周易预测从此再也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传迷信骗术”。

太荒唐了,“《易经》与预测学”成为博士招生专业-激流网图:微博上对“《易经》与预测学”成为博士专业欢欣鼓舞的声音

笔者打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在“招生信息-博士招生-2019年博士生招生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2019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12月6日更新)”下,确认了该消息的真实性。①

如下图所示,“《易经》与预测学”这一博士研究专业,被置于“中国哲学”的大条目之下。

太荒唐了,“《易经》与预测学”成为博士招生专业-激流网图:社科院官网发布的博士招生专业目录(部分)

当然,仅凭“《易经》与预测学”这个名称,还不能说中国社科院的这门博士专业是在“宣扬《易经》可以预测未来”——毕竟,它也有可能是在“否定《易经》可以预测未来”,也有可能是在“对《易经》变成算命宝典进行文化分析”……

但笔者在该专业导师“谭德贵”公开发表的论文中,读到了这样的内容:

“易学筮法与大数据运算,是中西文化算法的代表,……易学筮法(大衍筮法、纳甲筮法、梅花易数),简单讲,是通过非理性方法获得某卦,然后通过理性分析,即模型推演,得到事物发展的准确时空信息与形式结果。而大数据的复杂计算,也是当代西方科技对传统西方文化演绎与归纳思维的继承与发展。”

“《周易》所形成的严密的符号体系,实现了算与证的统一。……筮法是演绎与归纳的统一,算与证的合一,而不是大数据、云计算的纯粹运算,算与证的分离。”

“如上例高考预测,筮法主要可以计算出小于(注:“小于”是作者假设的人名)考试成绩的层次,一批还是二批,一批内,属于一批一还是其他情况,很难得出具体考试分数数字,而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得出数字分数,或数字区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时间为主导的文化,……因果问题主要表现为时间的运动。当代西方科技……在复杂性计算中,学者们提出了非因果或者反因果,时间倒流等观点,……这是西方文化思维模式的必然逻辑结果,是极其错误的,因果永远存在,只是不是空间性的,而是时间性的。”②

这几段文字,总结起来,大致包括了如下两个观点:

(1)用“易学筮法”搞未来预测是有效的,可以“得到事物发展的准确时空信息与形式结果”,比如可以通过摇卦来预测学生高考成绩的批次。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学筮法”是比西方的“大数据运算”更高级的东西,是“算与证的合一”,而后者是“算与证的分离”,会得出“极其错误”的结果。

如此,似可推知“《易经》与预测学”这门博士专业课程究竟是何种成色——当然,笔者很希望这种“推知”是错误的,“《易经》可以预测未来”这种反智之论,民间算命先生玩玩也就罢了,登堂入室成为正规的博士专业,实在太过荒诞。

太荒唐了,“《易经》与预测学”成为博士招生专业-激流网图:中国民间长期流传各种《易经》算命术

《易经》(指包括了经与传的《周易》)当中,并无任何高深莫测的东西,其本质,乃是一部基于对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观察而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劳作、生活与管理的著作。它产生于中国理性文明发端的商周时代,这种发端处的理性文明,必然是简单的、粗糙的、不成熟的,甚至杂入了许多错误逻辑在其中,说它是“华夏文明智慧的源头”尚可,说它包含着高深至极的“大道”,则无疑是在扯淡。③

至于《易经》中用来算命(也就是博士专业中的所谓“预测学”)的部分,也就是“易学筮法”,其基本操作方式是:用耆草49根,一分为二,再各除去四的倍数,视其余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再决定阳爻,还是阴爻,也就是按照数字的奇、偶变化来预测吉凶。究其本质,乃是古人在对数字初有认知之时,赋予了数字一种不存在的神秘力量。这种“神化”,是东西方人类文明在萌芽之际共有的现象。

先秦史学者、《易经》研究专家吕绍纲先生,在其《周易阐微》一书中,对《易经》中的这种“算命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已有非常清晰的解读。

关于“筮或蓍”,吕先生的定义是:“筮或蓍是一种以筹码为工具,以数学计算为内容的古老的宗数迷信活动。它的实质内容有二:一是数学,二是宗教。”

再进一步,关于“《周易》中的筮或蓍”,吕先生的定义是:“以宗教迷信为形式,以哲学和知识为内容,以指导人们行动使之服从统治为目的一种数学计算行为。”④

太荒唐了,“《易经》与预测学”成为博士招生专业-激流网

这种定性,与先秦诸子对“易学筮法”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

比如,荀子曾说过,“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执政者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卜筮,并不是为了从卜筮中求得如何去做的指导,而是一种文饰。执政的“君子”拿卜筮做宣传,被灌输的“百姓”则以为执政者的决策出自神意。因为认知到了这一点,所以荀子认为“善为易者不占”——真正懂《易经》的人,是不会真拿《易经》来算命的。韩非子对“易学筮法”的批评更为直接,在《亡征》篇里,他直接将“信卜筮”列为亡国之道——“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韩非子告诫君王,不可真的相信“卜筮”(当然,不妨拿“卜筮”来欺骗民众)。

春秋时期,《周易》的卜筮之法,曾因占筮者自周王室流散,而在各诸侯国中流行一时。但这种人造的神秘术数,终究不如直接的“天象”所传达的“神意”“天意”(尽管在今天看来同样属于误读)更有“说服力”。所以,到了战国时代,《周易》的卜筮之法,已经遭到了新的星相学与日月星历的严重挑战,不再被荀子、韩非等人所信。⑤

然而,荀子与韩非绝对想不到,时隔两千余年之后,“易学筮法”这种东西,会以“《易经》与预测学”的名目,成为正式的“博士招生专业”。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2019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12月6日更新),文件下载地址:

http://www.gscass.cn/upload/201812/201812815295628092802.pdf

②谭德贵,《算法的异同:易学简易运算与现代西方复杂运算比较》,《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3期。

③言九林,《别吹了,<易经>中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

④吕绍纲,《周易阐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36-37页。

⑤王梦鸥,《阴阳五行家与星历及占筮》,(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71年第3期。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太荒唐了,“《易经》与预测学”成为博士招生专业-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太荒唐了,“《易经》与预测学”成为博士招生专业-激流网(作者:严汣霖。来源:短史记。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