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诞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城。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是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工会思想遗产。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列宁工会思想的形成和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一社会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被压迫阶级有组织的反抗剥削制度的斗争蓬勃兴起。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所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成为推动俄国实现社会历史性变革的最主要的社会运动。列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依据俄国工会运动和国际工会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科学地回答了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个时期,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理论、关于工人组织的罢工斗争的理论、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相互关系的理论、关于工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关于工会与无产阶级政党关系的思想、关于工会准备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等重要工会理论研究成果,不仅为俄国工会运动和国际工会运动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且也继承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工会理论。

第一节  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理论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理论,是列宁工会思想的理论源头,因为俄国工会是俄国无产阶级形成之后,工人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工会思想是从他的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理论发展起来,并随着俄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而最后形成完整体系的。列宁提出的俄国无产阶级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的思想,不仅解决了俄国革命的关键问题,即确定领导阶级的问题,而且也初步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工业无产阶级人数少、经济落后的封建性农业大国,民主革命由哪个阶级领导的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这对于促进俄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乃至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粹派的观点是错误的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理论,最初是他在同民粹派的斗争中提出来的。俄国无产阶级形成之后,如何认识这个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成为影响工人运动发展和社会变革进程的大问题。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批驳了民粹派否认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的著名理论。

民粹派是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农民和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其思想被称为民粹社会主义。民粹派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不会发展起来,俄国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所致,是人工培植的产物,没有生命力。因此,俄国无产阶级也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阶级。俄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具有农民“自治”性质的村社。把村社的协作原则推广到城市,就能使俄国绕过资本主义而无痛苦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们认为,农民是俄国革命的主力军,而工人则是一种无足轻重的力量。民粹派曾积极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传播民主主义思想,对俄国民主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它否认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使其最终成为俄国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批判民粹派的错误理论,成为当时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列宁承担了批驳民粹派思想体系的历史任务。他深入研究了俄国经济状况和工人阶级状况的大量事实材料,指出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是一个极有前途的阶级,它是俄国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的唯一的和天然的代表,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无产阶级发展的前提

列宁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驳斥了民粹派关于资本主义在俄国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观点,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以及由此决定的无产阶级发展的必然性。

列宁指出,俄国国内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一些行业的生产早已成了商品生产。生产技术正在提高,技术进步必然引起生产各部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必然促进商品交换和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同时,日益贫困化的人民大众为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量贫民和破产的农民变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这些人不得不购买生活必需品以维持生计,这就促使日用消费品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破产农民失去的生产资料集中到农村资产阶级手中,这就促使了资本的集中。这种资本的集中,又会促使产品的增加。当农村资产阶级通过产品的增加积累了资金以后,又可以账买更多的消费品,进而使资本主义市场进一步扩大到农村。随着农业资本主义和手工业的发展,“乡村与外界、与城市……的来往日益频繁,莫斯科的某些生活方式逐渐渗入乡村,并首先在较为富裕的家庭里流行起来”。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将不可阻挡地侵入农村,在农村开辟自己的市场。农村资产阶级和农民对日用消费品需求的大幅度提高,必将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能够发展起来,它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会得到较大发展。因此,俄国工人阶级是一个极有前途的阶级,它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壮大。

三、无产阶级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列宁在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必将使无产阶级成为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阶级之后,又充分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这部著作中提出:“俄国工人是俄国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的唯一的和天然的代表”,并指出它在俄国革命中具有先进的“代表作用”,即领导作用。他采用对比的方法,把工厂工人和其他被压迫被剥削阶级进行比较,来论证工厂工人的这种先进的“代表作用”。

列宁指出,小生产者、农民都是被压迫和被剥削者,但他们不是劳动群众的代表,因为小生产者在经济上对资产阶级有依赖性。他分析道,在村社土地占有制形式下,“生产分散为成千上万的极小的经济单位……被剥削者多半还拥有一点点产业,因而被束缚在他们所应当反对的资产阶级体系上。这就使得那些能够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的发展受到阻碍”。而且,小生产者大众所受的剥削是小规模的、零散的,“这种剥削还被各种中世纪形式、各种政治上、法律上和习俗上的附加成分、各种狡猾手段所蒙蔽,妨碍劳动者和他们的思想家看出压在劳动者身上的制度的实质,妨碍他们看出哪里是出路和怎样才能摆脱这个制度”。此外,分散的小生产,使农民、手工业者等劳动群众彼此隔绝,难以联合和统一。因此,这部分劳动群众还不能对剥削制度进行坚定的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不能成为全体劳动者的先进代表,也不能在革命斗争中起先进代表的作用。

与此相反,工业无产阶级却具有劳动者先进代表的特点。首先,工业无产阶级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主义已割断了工人和土地以及一切生产资料的联系,使他们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这种地位“使他们成为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唯一战士,因为只有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大机器工业,才能造成进行这场斗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力量”。其次,集中的大机器工业也使工业无产阶级便于联合和集中,组成统一的阶级队伍,显示出阶级整体的力量。再次,工业无产阶级所受剥削是残酷和赤裸裸的,这使工人较其他被剥削阶级更容易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从而进行自觉的斗争。工人阶级所具有的这些优点促使他们开动脑筋,自觉地组织起来,以战斗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与剥削制度进行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因此,工业无产阶级是俄国被压迫阶级之中最先进、最有组织性、最有觉悟的阶级,是“俄国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唯一的和天然的代表”。

由于工业无产阶级具有先进代表的作用,当这个阶级领会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了关于俄国工人的历史使命的思想时,当工人们现时分散的经济斗争变为自觉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时,“俄国工人就能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循着公开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

第二节  关于工人组织的罢工斗争的论述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它最早产生于工人的罢工斗争之中。列宁关于工人罢工斗争的论述是其工会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重视工人的罢工斗争,并对罢工斗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理论论述。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工工人罢工的思想,他在《新工厂法》、《谈谈罢工》等文章中,更深刻地阐述了罢工具有的多方面的作用,特别指出了工人阶级组织的罢工为工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列宁在肯定罢工斗争的意义的同时,还指出了罢工斗争的局限性和有限的作用,批评了“罢工万能论”。

一、罢工标志着工人的联合

19世纪70年代,俄国工人群众性的罢工斗争开始蓬勃兴起.罢工成为工人阶级反对剥削制度的主要斗争形式,列宁阐述了罢工与工人联合的关系。

列宁认为,罢工斗争的兴起,标志着俄国工人已充分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意义,罢工是工人联合斗争的必然结果。他指出,在俄国工人运动的最初阶段,工人反抗资本家的形式表现为破坏机器、殴打厂主、工头,而且往往是单个人采取行动。工人在采用最初反抗形式遭到一连串的失败之后,开始认识到分散斗争和个别行动是不能对付资本家的进攻的,联合斗争便成为他们追求的手段。列宁写道:“单个的工人在采用了机器的资本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无以自卫的。工人为了自卫无论如何总要寻找一个反击资本家的手段。他们找到联合就是这样的手段。”

列宁还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促使工人联合和培养他们联合的能力和本领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就是:首先,大工厂的机器生产要求全年不间断地工作,从而完全割断了工人同土地、同私有经济的一切联系,把工人变成了彻底的无产者。这就消除了妨碍工人联合的障碍。其次,成千上万工人的共同劳动使工人们习惯于共同讨论自己的需要,采取共同的行动。这种劳动鲜明地表明,全体工人群众的地位和利益是相同的。最后,工人经常从一个工厂转到另一个工厂,这使工人们通过对照和比较各个工厂的条件和制度,确信所有工厂的剥削是相同的,从而加强工人的互助和团结。列宁分析上述三个条件之后指出:“就是这样一些条件的总和产生了这样一个结果:大工厂的出现引起了工人的联合。这种联合在俄国工人中间的最经常、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罢工。大工厂发展得越快,工人的罢工就越频繁,越猛烈,越顽强;因此资本主义的压迫越厉害,工人就越需要共同进行反抗。”

二、工人阶级的罢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列宁认为,作为工业生产主力军的工人阶级所举行的罢工斗争具有重要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罢工是打击资本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有力武器。这是因为罢工可以使整个工业瘫痪,从而动摇资本家和沙皇政府的统治。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已得到相当程度发展的俄国,“工厂、地主的农场、机器、铁路等等,都正像一架大机器上的轮子……开动这整架机器的是工人……只要工人拒绝工作,整架机器就有停止转动的危险”。因此,“罢工总是使资本家胆战心惊,因为罢工开始动摇了他们的统治”。

第二,罢工斗争迫使沙皇政府对工人的要求做出一些让步,使工人得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列宁在《新工厂法》一文中指出,在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工人就缩短工作日的问题要求沙皇政府颁布法律,但由于当时工人们的要求没有强大的罢工为后盾,这些要求就显得毫无份量,沙皇政府对此要求也就根本不予理睬。到了90年代中期,俄国工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沙皇为稳定其统治,不得不向工人做出让步,颁布了缩短工厂工作日和规定节日休假的工厂立法,满足了工人们的部分要求。列宁问道:“这个早已提出的问题,在这一次为什么一下子就有了进展?为什么一下子就解决了……为什么一下子就具有了法律草案的形式而且接着又成了法律呢?显然有一种力量推动了官员,震动了他们……这个力量就是彼得堡的工人和他们在1895年一1896年举行的大罢工。”为工人带来一定好处的工厂立法,“是工人迫使政府颁布的,是工人从他们最凶恶的敌人那里夺取来的”。

第三,罢工是“战争的学校”。列宁认为:“在这个学校里,工人学习对敌人进行战争,争取把全体人民和全体劳动者从官吏和资本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具体来说,这所学校有以下作用:首先,罢工可以使工人进一步联合起来。罢工是工人进行联合的产物,而工人罢工取得任何微小的胜利都将大大鼓舞工人群众的斗争,鼓励工人群众不断地扩大联合。罢工是工人临时和非固定的联合形式,但随着罢工斗争的发展,这种临时的联合形式必将发展成为固定的联合形式,从而为工人阶级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打下基础。其次,罢工可以使工人群众认清资本主义的实质。通过罢工斗争,工人群众“可以学习辨别和分析各种各样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学习把这些方式同法令、自己的生活条件和资本家阶级的利益加以对比。工人在分析个别的剥削方式和情况的时候,学会认识整个剥削的意义和实质,学会认识以资本剥削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工人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统治,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受奴役受剥削的悲惨命运。再次,罢工使工人认清国家法律的实质。列宁指出:“厂主总想冒充工人的恩人,当官的和他们的狗腿子也像厂主一样总想让工人相信,沙皇和沙皇政府对厂长和工人是一视同仁的。工人不懂法律……所以往往相信了这一切。”但是罢工一发生,工厂里就出现了政府检察官、警察,往往还有军队。他们完全站在厂主一边,肆意迫害安分守己地工作的工人,甚至受命向赤手空拳的工人开枪。事实告诉工人,政府的法律是不公正的,“法律允许资本家准备或者公开宣布随便怎样降低工人的工资,而工人要共同提出条件,却被宣布为犯法”,“法律只是为富人的利益制定的,当官的也是保护富人的利益”。最后,罢工使工人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列宁指出:“每一次罢工都大大地推动工人想到社会主义,想到整个工人阶级为了使本阶级从资本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而需要进行的斗争。常常有这种情形:在大罢工以前,某个工厂、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城市的工人几乎不知道也没有想到过社会主义,但是在罢工以后,工人小组和工人联合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工人成了社会党人。”总之,罢工是工人阶级的战斗的学校,是提高工人阶级觉悟的学校。列宁关于罢工是“战争的学校”的思想,是对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提出的罢工是工人阶级“军事学校”观点的发展。

三、罢工斗争不是万能的

罢工斗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罢工斗争也为工人争得了一些经济利益和一定的人身自由。对此,俄国一些社会主义者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产生了“罢工万能”的思想。他们认为,工人罢工可以达到任何目的,全国性的大罢工可以迫使沙皇满足工人的所有要求。因此,他们主张工人阶级应集中力量去从事罢工斗争。列宁认为,这种主张是错误的。因为,罢工斗争尽管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所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但罢工斗争具有局限性,而且在俄国的特殊国情下,其作用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不能把罢工斗争当作工人争取自身解放的唯一手段。

列宁指出,罢工斗争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奏效的,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罢工斗争就会显得软弱无力。列宁在《谈谈罢工》一文中写道:“一旦工业生产发生停顿(例如发生危机,目前在俄国危机正在逼近),甚至连厂主也会故意挑起罢工,因为有的时候暂时停工对他们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罢工就不会取得成功,反而会搞垮工人的储金会。

列宁还认为,罢工除了本身具有这种局限性外,在沙皇专制制度下组织罢工和争取罢工胜利还面临着许多不利条件。

第一,组织罢工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由于沙皇政府实施“反罢工法”,工人结社、建立工会都是违法的,工人为罢工斗争而建立的罢工基金会、罢工协会等组织都难以生存。另外,资本家和政府的让步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工人罢工一旦危及他们的统治,他们就会残酷地镇压工人运动,使工人蒙受损失。

第二,俄国工人还不完全具备保证每次罢工都取得胜利的觉悟和能力。列宁认为,在沙皇专制制度下,要取得罢工的胜利需要许多条件,“只有工人已经有了足够的觉悟,善于选择罢工时机,善于提出要求,同社会党人保持联系从而得到传单和小册子,只有在这种地方,罢工才能顺利进行。在俄国,这样的工人还不多”。因此,社会党人和觉悟工人“必须集中全力增加这种工人的数量,让广大工人了解工人事业,让他们了解社会主义和工人斗争”。在这些工作做好之前,罢工是不能顺利进行的,也不能持久。

由于罢工斗争存在上述局限性和其作用的有限性,列宁指出,罢工这个“战争的学校”还不是战争本身。他分析说,那种“认为工人阶级可以只搞罢工,成立罢工储金会或罢工协会就够了,工人阶级只要通过罢工就能大大改善自己的境况,甚至求得自身解放”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他提出:“罢工只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手段之一,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工人阶级如果不重视其他的斗争手段,就会延缓工人阶级的成长和胜利。”

第三节  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相互关系的理论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关系,是国际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中一个长期有争论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不但要进行经济斗争,而且要进行政治斗争,要把经济斗争与政治结合起来。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经济派曲解和反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他们反对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提出钱国工人运动应把经济斗争作为主要任务,给俄国工人运动造成政治、思想和组织的混乱。列宁在1899一1902年间,连续写《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我们的纲领》、《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怎么办?》等著作,驳斥了经济派的主张,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的思想,并根据俄国具体国情提出,在无产阶级没有政治自由或者政治权利受到限制的时候必须把政治斗争放到首位。列宁同经济派的思想斗争涉及到了工会和工会的作用与任务等问题,这是列宁与党内机会主义派别在工会问题上的第一次重大斗争。

一、马克思主义始终主张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

经济派的主要思想错误就是割裂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主张经济斗争至上,否认政治斗争的重要作用。列宁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经济派1899年发表的纲领性文件——《信条》,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为否认经济斗争、热衷于政治斗争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走入死胡同。《信条》中说,由于西欧工人实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超越经济”的政治斗争,致使工人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政治运动难以进展,“甚至无法进展”。这样,主张经济斗争的伯恩施坦主义就应运而生了。他们认为,伯恩施坦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工人运动最合逻辑发展的产物。工人运动阻力最小的路线是经济斗争,这是工人运动的规律。

列宁认为,经济派的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篡改,是不符合事实的。他指出,同《信条》作者们听说的相反,“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承认无产阶级经济斗争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40年代就已经驳斥了否认经济斗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列宁还用1866年第一国际成立大会的决议来证明马克思对经济斗争的一贯态度。他写道,在那次大会上就提出了工会和经济斗争的意义的问题,大会决议“确切地指明了经济斗争的意义,警告社会党人和工人既不要夸大这种斗争的意义(当时在英国工人中间有过这种表现)。也不要对这种斗争的意义估计不足”。同样,经济派关于马克思主义是超越经济斗争的政治斗争的理论的观点也是无稽之谈。列宁指出,马克思主张的政治斗争不仅不脱离经济斗争,相反,它还必须以经济斗争为基础。列宁强调:“对社会党人来说,经济斗争是把工人组织到革命政党中去的基础,是团结工人和开展工人的阶级斗争来反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列宁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斗争必须与经济斗争结合的思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把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人阶级既要进行政治斗争,又要进行经济斗争,任何只主张工人阶级进行经济斗争或专门从事政治斗争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他认为,这一点既适用于欧洲工人运动,也适用于俄国工人运动。他明确提出:“社会民主党的座右铭,应当是不仅要帮助工人进行经济斗争,而且要帮助工人进行政治斗争”,并“把这两种斗争紧紧地结合成无产阶级统一的阶级斗争”。列宁进一步指出,工人运动并不存在“阻力最小的路线”的规律,经济派鼓吹工人运动应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前进,实际上就是让工人放弃艰苦的政治斗争,而把工人运动局限在狭小的眼前利益的斗争范围内,使工人阶级失去自己的政治独立性,而“成为其他党派的尾巴”。这实际上“就等于政治上自杀,就会大大阻碍并降低俄国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运动”,“那就是背弃了全世界社会民主党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忘掉了全部工人运动史所教导我们的一切”。“阻力最小的路线”不是什么工人运动的“基本规律”,而是机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工人运动的规律,是一条“纯粹资产阶级纲领的路线”。

二、在俄国的特定条件下必须把政治斗争放到首位

列宁对经济派错误观点的批判,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理论论争上,而是结合俄国的国情进一步展开。

经济派认为,俄国工人运动和西欧工人运动一样,其出路在于经济斗争,而不在于政治斗争。他们反对俄国工人进行政治斗争的理由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条:第一,俄国工人还未成熟到提出政治任务和进行政治斗争的程度:第二,俄国专制统治太强大,而俄国工人的力量相对弱小,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进行政治斗争的任何企图都是空想,注定要失败。因此,这就要求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拿出另一种马克思主义,一种适应俄国条件并且为俄国条件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出路只有一条:参加,也就是帮助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并且参加自由主义反对派的活动”。:

经济派的上述观点看起来是“立足于俄国国情”,因而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对工人运动的危害也就更大。因此,列宁在揭露了经济派对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歪曲之后,集中力量驳斥了经济派反对国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观点。他提出,俄国工人早已具备了进行政治斗争的素质,在专制制度下,工人运动始终要把政治斗争放到首位。

首先,列宁认为,经济派关于俄国工人还没有提出自己的政治任务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指出,19世纪70年代,俄国先进工人成立的“俄北方工人协会”和“南俄工人协会”,就已经在各自的纲领中提出了政治自由的要求。经过80年代的反动时期以后,俄国二人阶级又在90年代不止一次提出同样的要求。他在《(哈尔科夫的五月)小册子序言》一文中写道:“说俄国工人还没有成熟到进行政治斗争的程度,说他们的主要事情应该是纯经济斗争……这种鬼话已经被哈尔科夫的五一游行示威彻底驳倒了”,“哈尔科夫的五一游行示威一次又一次地表明了俄国工人的政治才能”。

其次,列宁认为,专制制度越强大,工人越应把政治斗争放到首位。经济派关于沙皇专制制度力量强大而工人阶级就不能进行政治斗争的观点是荒谬的。列宁指出,俄国沙皇专制的确十分强大,但这不能成为不进行政治斗争的理由,相反,这是应该更坚决地进行政治斗争的理由。因为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工人没有自由集会、结社、派代表参加议会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任何经济斗争都不能使工人的生活状况得到稳定可靠的改善,经济斗争最后的还是被沙皇政府完全镇压下去。因此,只搞经济斗争而不搞政治斗争,就是保存反动制度,而使工人永远处于奴隶地位。列宁强调指出:“历史经验又确凿地证明,当无产阶级没有政治自由或者政治权利受到限制的时候,始终必须把政治斗争提到首位。”而在实际上,俄国工人的经济斗争、罢工已经同反抗专制的政治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他强调:“一切经济斗争都必然要变成政治斗争”,“要想获得……权利,就必须进行政治斗争”。

列宁关于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以及进行政治斗争是俄国工人阶级首要任务的理论,为俄国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也为逐渐兴起的工会运动确立起正确的路线。这一理论是列宁工会思想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贯穿于列宁资本主义时期工会思想发展的始终。当然,把政治斗争放在首位,要根据社会历史条件。后来,列宁在总结欧美工人运动的经验时又指出过,无产阶级何时偏重经济斗争,何时偏重政治斗争,要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第四节关于工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工会是消灭雇佣劳动制度和消灭资本权力的一种有组织的力量,其历史使命是消灭雇佣劳动制度,实现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至于在俄国这样的国度,工会在民主革命中如何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没有论述到。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全面地回答了俄国工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他提出了俄国工人阶级要建立革命工会、工会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保存革命政党力量的基地和据点、工会在武装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会在未来的革命政权中占据特殊地位等重要思想。

一、既要建立革命工会更要建立革命政党

工会是工人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形势迫切要求俄国工人建立工会和其他工人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列宁与经济派有着严重分歧。经济派提出,要把建立罢工基金会、工人小组等合法团体作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并号召他们所控制的所有组织集中力量来建立工会等合法工人组织。列宁认为,经济派提出建立工会等合法工人团体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把这一任务当成无产阶级最主要的任务却是错误的。他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哈尔科夫的五月〉小册子序言》等著作中,提出工人阶级不仅要建立革命的“自由工会”,而且更要建立革命政党的观点。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一文中,以完全赞同的态度转述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有关工会决议的精神。他写道:“决议认为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情况下,工会不仅是合乐规律的现象,而且是必然的现象;认为工会对于组织工人阶级进行反对资本的日常斗争和消灭雇佣劳动,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工会具有“反资本的日常斗争”即经济斗争的作用,又具有消灭雇佣劳动制度的作用即政治斗争的作用,因此;列宁也坚决主张建立工会。但他主张建立的工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第一国际所提出的那种革命工会。革命工会不回避工人阶级的一般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并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把争取千百万被压迫工人大众普遍解放作为目标。

1900年10月,列宁在《(哈尔科夫的五月)小册子序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俄国工人应该积极争取建立工会。1900年5月,哈尔科夫铁路工人在五一游行示威中提出了14项要求,要求中没有提出建立工会,只是提出“由工人和厂部组成联合委员会来调解双方的种种纠纷”。列宁认为这一要求是有缺陷的,虽然组成这样的委员会可以给工人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当时资本家可以任意开除工人,警察可以任意逮捕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委员会不可能真正保护工人的利益。列宁认为,要让委员会能给工人带来好处,必须具备一些先决条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使委员会中的工人代表具有不受厂方左右的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成立工人的自由工会,即包括许多工厂、拥有自己的储金会并且能保卫自己的代表的工会”。列宁这里讲的“自由工会”具有特定的含义:一方面,这种工会具有合法地位、不受厂方操纵、拥有自己的基金会和较大的规模;另一方面,这种工会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革命性。因为在沙皇专制制度下,工人没有结社的自由,“自由”本身就是一个革命的政治口号。因此,“自由工会”也就是具有革命倾向的工会。总之只有工人代表取得了这些政治权利,调解委员会才会对工人有利。但是,沙皇政府“之所以叫作专制政府,正是由于它不给人民政治权利”。所以,列宁提出,要想获得这些权利,就必须以“人民代表大会”或“国民代表会议”的民主政体取代沙阜独裁政体。这样,列宁就把建立“自由工会”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任务联系在一起。

那么,在当时的条件下,工人阶级是否应当把建立革命的自由工会作为首要任务?对此,列宁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在俄国,资本主义已迅速跨过了工场手工业阶段而进入大机器生产阶段,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科学社会主义已得到广泛传播,工人运动已经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俄国也有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小组以及一个组织上不太完善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对俄国工人阶级来说,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既要建立工会,又要建立和壮大革命政党,而后者更为重要。工人阶级只有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才能保证反抗斗争的正确方向,才能逐步争取到各项政治权利,推动工人运动大踏步前进。

二、从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保存革命政党的高度认识工会的作用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关键问题,是夺取革命领导权问题。工会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也首先表现这一问题上。列宁在分析了俄国革命形势和工会组织的特点后,得出并阐述了工会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基地和保存革命政党力量的据点的思想。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时刻都在争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但1905年上半年俄国出现了对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极为不利的形势。由于工人运动的冲击,沙皇政府不得不放宽了“对政治活动自由”的限制,资产阶级通过合法地位享受到了比以往大得多的政治自由。他们组织各种团体,大量出版发行书报刊物,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宣传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其社会影响随之日益增强,从而使他们在俄国社会舞台上占据了有利位置,成为与无产阶级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强硬对手。而当时的工人阶级还没有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5月以后,虽然沙皇政府允许部分工人组织工会,但实际上工人组织工会还要受到许多限制,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工党还处在非法地位。这种形势发展下去,无产阶级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努力就可能落空,资产阶级就有可能完全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那么,如何防止和消除这种危险性?列宁认为,有效的方法是争取工会等工人组织的合法地位和争取进行政治活动的自由权利。因为工会与社会民主工党相比更带有经济组织的特点,而且在强大的工人运动冲击下,沙皇政府会不得不做出让步,从而使工会组织取得合法和半合法的地位。一部分工会已经取得合法地位的事实已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一些革命的秘密工会取得合法地位,使工会首先在合法的社会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块阵地,那么俄国社会民主党就能利用这一合法阵地,领导工人阶级向资产阶级争夺发言权,争得对其他被剥削阶级和群众的影响,以至争夺整个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因此,列宁在分析了1905年上半年的形势之后,得出了建立工会和争取工会的合法地位,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方法的结论。他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公开政治活动问题的决议草案》中写道:“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要求所有党组织注意,必须……利用一切合法途径或半合法途径建立工人协会、工人联合会和工人组织……力求使它们变成俄国未来的公开的社会民主工党的基地。”

工会不仅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基地,而且是保存社会民主党力量的据点。第一次俄国民主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党组织遭到破坏,组织的生存问题成为党的首要问题。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列宁进一步提出,任何革命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取得革命成功,必须有巩固的根据地。在沙皇专制统治下,合法和半合法的工会组织就是秘密的社会民主工党的根据地、“据点”和“掩护所”,他说:“我们的秘密党组织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合法工人团体,作为车群众中进行工作的据点。”他还说:不“通过所有合法机会中的‘据点’来进行长期的工作,就不能够保存和巩固社会民主党的秘密组织”。

总之,列宁是从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保存党组织的高度来认识工会组织作用的。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促进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重视工会工作,促进党与工会建立亲密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没有强大的工会运动式装起义就不能取得胜利

俄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而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采用暴力革命,即采用武装起义的方法。1905年初,俄国出现了革命形势,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立即把领导和组织武装起义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党的“三大”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决议把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作为党在目前最主要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并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群众性政治罢工在起义开始和起义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项决议体现了列宁关于党的领导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罢工是争取武装起义胜利最主要条件的思想。到10月份,工人政治罢工再次高涨,武装起义的条件日趋成熟。由于俄国工会在罢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列宁认为工会也将在武装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在对当时布尔什维克敖德萨委员会关于工会斗争决议的批评中,第一次阐述了工会在武装起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

1905年9月,敖德萨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工会斗争的决议。决议提出,由于当前武装起义迫在眉睫,因此党组织要把准备武装起义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而领导无产阶级的工会斗争的任务要“退居第二位”。针对决议提出的观点,列宁写信给敖德萨委员会负责人谢·伊·古谢夫,指出关于工会斗争的决议是“极其错误的”,决议提出的观点“在理论上是不对的,从策略上讲是错误的”。首先,列宁认为,在理论上,用“为武装起义作准备的任务”来削弱“领导工会斗争的任务”是不对的。因为,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东西。按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列宁认为,经济斗争也就是工会斗争,工会斗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基本形式,而武装起义只是目前时期政治斗争的方法和手段。他说:“这根本是不能并论的东西,就像十分之几和百分之几不通分母不能相加一样。”列宁强调指出,工会斗争“是整个工人运动经常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永远需要的、一切时期都必然会有的一种现象”。?因此,与其并列的只能是“领导整个政治斗争的任务,领导整个思想斗争的任务,而绝不能是政治斗争或思想斗争的某种局部的、一定条件下的、目前时期的任务”。列宁在这里提出武装起义不能与工会斗争相比较的问题,目的在于告诉党员,不要犯夸大武装斗争的作用和一切唯武装斗争至上的错误,不要贬低领导工会斗争的任务。

其次,列宁认为,从策略上看,把“为武装起义作准备的任务”放在首位,把“领导工会斗争的任务”放在第二位也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武装起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而要取得起义的胜利,必须广泛地发展工人运动的各个方面,把工人阶级全体都发动起来,为起义做好充分的准备。目前,工会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高涨的工会运动和工人运动正向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发展,这种发展的趋势必然是武装斗争。因此,加强工会运动和工会斗争是“为武装起义作准备任务”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是“能够扩大我们从中吸取起义力量的基地”。他要求敖德萨党委会改正决议中的错误,提高对工会斗争的认识,加强工会工作。

列宁在对敖德萨党委员会决议的批评中明确指出了武装起义与工会斗争的关系:即工会斗争与武装起义是紧密相连的,工会斗争是:武装起义的基础工作,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和工会运动,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的武装起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列宁关于工会在武装起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是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一个: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于推动全党更加重视工会工作和指导武装起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工会在未来的革命政权中占据特殊地位

工会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和保存革命政党力量的基地和据点,并在武装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工会和未来的革命政权是一种什么关系?工会在未来的革命政权中占据怎样的地位?这是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涉及到的问题。列宁在关于工人代表苏维埃的论述中,提出了工会与未来的革命政权有着密切关系,工会在未来的革命政权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思想。这是列宁对工会与国家政权相互关系的最初论述。

工人代表苏维埃,是俄国工人群众在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发挥革命首创精神,在1905年以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革命组织。它是工厂工人选出的代表组成的领导罢工的机构,后来这一组织发展成为领导武装起义的机关,成为未来革命政权的雏形。列宁非常重视这一新生事物,认为它是“革命政府的萌芽”,将成为“革命的政治领导中心”,并深刻阐述了这一组织出现的历史意义。在关于工人代表苏维埃的论述中,列宁谈到了工会与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关系。他在《我们的任务和工人代表苏维埃》一文中写道:“工人代表苏维埃……是由于罢工、是为了罢工的目的而产生的。”这里列宁讲明了工人代表苏维埃最初产生的目的和性质。他接着指出:“作为工会组织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应当竭力把所有的工人、职员、仆役、雇农等等的代表,把一切愿意而且能够为改善全体劳动人民的生活而共同斗争的人的代表……都包括进来。”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他把工会与工人代表苏维埃看成是性质相同的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工人代表苏维埃可以被看作是工会,只是一种范围更广的工会组织。

列宁把两者看作是性质相同的组织是有理由的。因为俄国工会和工人代表苏维埃都是为了罢工而建立的,因此它们所担负的任务也基本相同,即组织和领导罢工。只不过工会主要担负领导和组织行业和工厂的罢工任务,而工人代表苏维埃则主要担负领导城市和地区工人的总罢工的任务,特别是担负领导政治总罢工的任务。由于两个组织有着上述相同的方面,所以,这两个组织的性质也大致相同。列宁关于两个组织性质相同的观点,实际上也包含着工会是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基础这样的思想。因为工会是武装起义的“基地”,工人代表苏维埃作为从罢工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并领导武装起义的机关,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是工会。因此,工会必然要在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中占据特殊的地位。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当时,根据莫斯科苏维埃的决议,除了在企业中按一般程尾选出的代表外,工会还有权派遣自己的代表参加苏维埃。企业按一般程序选出的代表已经包括各企业工会的代表,而工会又可以另外再向苏维埃中派遣自己的代表,这说明工会在工人代表苏维埃中的地位确实是很特殊的。

工人代表苏维埃是未来革命政权的雏形,而工会在其中占据特殊地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工会在未来的革命政权中也将占据特殊地位。列宁对工会与国家政权相互关系的最初论述对于我们考察苏维埃国家组织的起源,加深理解十月革命后“工会国家化”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特殊意义。

第五节 关于工会与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思想

列宁关于工会和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思想,是其民主革命时期工会理论的重点。随着俄国工会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如何处理工会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党内曾出现过不同的思想派别。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工会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问题,阐述了工会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理论依据-—“灌输论”,提出了离开党的领导工会就不可能真正独立自主的思想,还阐述了反对给工会冠以党派头衔等思想。

一、“灌输论”是工会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现论根据

工会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列宁一贯的思想,早在20世纪初,即俄国工会运动刚刚开始的时候,列宁就在同经济派的斗争中鲜码地提并了无产阶级巧堂领导工会的思想原则,深刻阐述了工会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理论依据——“灌输论”。

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一些合法的工人团体,同时,一些半合法的、秘密的工会也开始活动。这使工人群众联合的趋向大大加强。但这种刚刚开始的工会运动还带着纯粹的自发性,它把经济斗争作为主要手段,把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作为主要目的,表现出明显的工联主义倾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经济派”认为,工人运动应由工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纯粹工人运动能够创造出而且一定会创造出一种独立的思想体系”。工人的斗争“不是为了什么未来的后代,而是为了自己本人和自己的儿女”,“对每一个卢布增加一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实惠和可贵”,因此工人运动的座右铭应是:“为改善经济状况而斗争”。?显然,这些论调与西方工联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列宁认为,经济派在理论上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崇拜上,是“把社会民主主义政治降低为工联主义政治。”为了批判经济派的观点,列宁充分阐述了著名的“灌输论”,即只有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才能使工人群众克服自发性而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理论。

早在1894年,列宁就曾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一书中使用了“灌输”一词。1900年,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一文中又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要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在这里,列宁把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当成社会民主党的主要任务之一。

列宁集中阐述“灌输论”则是在《怎么办?》一书中。“灌输论”的最早提出者是卡尔·考茨基。列宁对“灌输论”的提出作了详细的介绍。1902年,当时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考茨基在《新时代》期刊上发表文章,详尽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他认为,把社会主义意识当成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的直接的结果,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回答不了为什么资本主义最发展的英国,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意识却是最陌生的。他指出:“社会主义这种学说,也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样,根源于现代经济关系,也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样,是从反对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群众的贫穷和困苦的斗争中产生的,但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是并列产生的,而不是一个从另一个中产生出来。”@现代社会主义意识,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深刻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研究创造出来的,“他们把这个学说传授给才智出众的无产者,后者又在条件许可的地方把它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口去。可见,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因此,“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认清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任务的这种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直译就是:充实无产阶级)”。以上论述是考茨基的“灌输论”的主要内容。

列宁充分地运用和发挥了考茨基的论述,更详尽和更深刻地阐述了“灌输论”思想。他在《怎么办?》一书中写道,工人运动不可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他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证明社会主义理论和意识并不是从工人运动本身中自发产生的。

由于工人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因而它就不可能自觉地从事社会主义革命活动。在阶级对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它必然要受到既存的两大思想体系的影响,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的影响。除此之外,工人运动不会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因为人类没有创造过任何‘第三种’思想体系,而且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在现存的两大思想体系中,“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因此,工人群众和工人运动更容易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影响甚至控制。社会民主党如果不加强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不与资产阶级争夺思想阵地,工人群众必将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工人运动也会被拉到“资产阶级工联路线上去”。列宁深刻地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工人运动自发的发展,恰恰导致运动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自发的工人运动本身只能造成(而且必然造成)工联主义,而工人阶级的工联主义政治也就是工人阶级的资产阶级政治。”总之.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是完全错误的,这种崇拜只会使工人运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工具”,④最后完全葬送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

那么,如何有效地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呢?列宁认为,关键在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领导。他写道:“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自觉因素’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的作用的任何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所谓“社会民主党的作用”,主要是指党的领导作用和教育作用。列宁强调指出:“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家组织的领导,就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的“阶级斗争’。”随着工会运动的发展,就特别需要“有能够领导全俄一切工会的全俄统一的革命家组织”,“担负起推广工会斗争的责任”。在这里,列宁明确提出了充产阶级政党是工会组织的领导者的原则,认为只有确立起这一原则,才能使工会运动脱离工联主义的自发趋向,并使工会组织执行正确的任务。

列宁在提出工会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原则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加强党对工会领导的具体措施。首先,党要帮助工会,与工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为此,列宁号召社会民主党人加入工会,进入工会组织内部直接向工会会员开展工作。“每个工人社会民主党人都应当尽量帮助这种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参加工会的社会主义者对他们的同事给以直接的和自觉的推动”。其次,开展广泛的揭露工作,揭露沙皇政府和资本家的本质,揭露进入工人团体中的政府警察、神甫的真面目,激发工人群众的联合与斗争的愿望,使工会等工人团体摆脱政府和资本家代理人的影响,紧紧团结到社会民主党周围。列宁指出:“全面的政治揭露,是培养群众革命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条件”。再次,社会民主党要帮助工会办报纸和刊物。列宁认为,工会创建自己的报纸刊物,是工会运动发展提出的要求。在这方面,社会民主党要发挥重要作用。列宁提出:“每个社会民主党报纸上都应当有工会斗争(经济斗争)栏”,工会自己的刊物“应当是工会小册子”,一种把工人的要求、工会的现状、问题及工会斗争经验等材料“都收集起来”的汇编性小册子。

二、在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政党不能把工会运动作为党的工作重心

在民主革命中,工会和工会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无产阶级政党是否应当把工会运动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在这个问题上,孟什维克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有着原则性分歧。孟什维克主张,党应该把开展工会和合法社团的运动作为党的首要任务。列宁深刻分析了革命形势后,驳斥了孟什维克的主张,提出了在民主革命中党不能把工会等合法社团运动作为工作重心,而应把实行武装起义、建立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的任务提到第一位的思想。

孟什维克的主张,是在1905年他们制定的所谓政治策略中提出来的。孟什维克的政治策略错误地估计了俄国革命形势,认为正在发展的俄国革命只不过是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重演,因而资产阶级是这次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不应该去联合农民阶级,而应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不应该进行武装起义,而应该把开展工会和合法社团的运动作为党的首要任务,并通过参加国家杜马之类的代议机构来争取民主等等。显然,这个政治策略带有机会主义倾向。1905年7月,列宁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对孟什维克的策略路线进行了全面驳斥,其中批判了孟什维克把工会运动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主张。

列宁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民主党“在教育和组织工人阶级方面还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但是现在全部问题却在于这种教育二作和组织工作的主要政治重心应当放在什么地方。是放在工会和合法社团方面呢,还是放在武装起义,放在建立革命的军队和革命的政府方面?……在当前的革命中,全部问题都归结为教育和组织工人阶级的工作重心将放在什么地方”。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派在工会和合法社团是否对革命有利的问题上,并没有矛盾,两派主要的分歧在于把工会和合法社团摆在什么位置上。与布尔什维克不同的是,孟什维克把建立工会和合法社团以及进行工会经济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孟什维克的这种策略主张,正是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他指出:“有学识的资产者非常清楚,工人运动是他们摆脱不了的。因此,他们绝不反对工人运动,绝不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他们完全愿意把罢工和结社的自由……“奉送给’工人,只要工人抛弃‘骚乱主义’,抛弃‘狭隘的革命主义’……不再追求和渴望给‘俄国全民革命’上面刻下自己的阶级斗争的标记。”他还指出:“资产阶级想叫无产阶级只进行工会运动”,希望无产阶级“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会和工会合法化上面”,从而使“工人运动化为主要是工会运动,使工人运动远远地离开独立的(即革命的、以实现民主专政为目标的)政策。”

列宁在批驳了孟什维克把工会运动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主张之后指出,俄国的革命是全民的革命,无产阶级是俄国最先进和革命最彻底的阶级,它不仅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而且要领导这个革命。因此,社会民主党就不应当被狭隘地局限在工会运动斗争的范围内,而要竭力扩大阶级斗争的范围和内容,“在不忽视工会运动,不拒绝利用任何一点合法活动的机会的同时……应当在革命时期把实行武装起义、建立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的任务提到第一位”。在这里,列宁明确提出了实行武装起义等政治任务是党的第一位任务,而把建立工会和推动工会工作等作为第二位的任务。

列宁把工会工作作为党的次要任务,是不是不重视工会工作?显然不是这样。如果党把工会运动作为工作重心,而把实行武装起义和建立军队等任务放在次要地位,显然,党的整个政治任务都会落空,民主革命就不能取得彻底胜利,工会运动也就没有发展前途。因此把工会工作放在次要地位,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要求。在列宁看来,党要实行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建立在广泛的工会运动基础之上的,甚至连党组织本身也都要以强大的工会组织和工会运动为生存和发展的基地。他说:“必须利用合法的和半合法的社团,使它们尽可能变为俄国未来的社会民主工党的基地。”可见,列宁并不是忽视工会等合法社团的重要性,而是非常重视工会工作,仍然把工会作为党的主要依靠力量。

三、各种各样的“工会中立”论都是完全不妥当的

工会和工会运动要不要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一直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有争论的问题。.1905年后,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急剧变化,党内相继出现了工会中立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取消主义等机会主义思潮。这些机会主义思潮在工会问题上的一个共同点是:主张工会独立,反对工会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它们的思想主张,对俄国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列宁在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中,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会原则,提出在俄国并不存在“工会中立”的客观条件,工会脱离党的领导既不可能真正独立自主也没有发展前途,最后只能为资产阶级所利用。

工会中立主义是一种主张工会不接受包括无产阶级政党在内起来,要争取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必然要进行政治斗争,单纯的经济斗争是不能存在的。列宁还列举实例说明,如果工会只注重经济斗争而不进行政治斗争,那么不仅不会提高工会的威信和扩大工会运动的规模,反而会降低工会的威信和缩小工会运动的规模,最后损害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其次,搬用马克思和倍倍尔的话作为“工会中立”的论据也是徒劳的。普列汉诺夫引用的马克思主张“工会中立”那段话,并不是马克思的原话,而是经德国社会民主党歪曲后加在马克思头上的。马克思在其全部著作中从未提过工会应该保持中立,相反,他始终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时刻注意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去教育和影响广大工人群众,教育工会进行政治斗争。列宁指出,普列汉诺夫“忽略了马克思的言论的完整性和马克思的学说的整个精神,对马克思的“一段话’作了片面的解释从而得出这样的论据,我们看了只能一笑置之”。至于倍倍尔曾经主张工会中立,列宁认为这是事实,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大权威”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不应当在倍倍尔犯错误的时候去仿效他”,而把他的错误观点当成正确观点。最后,把机会主义在党内占了上风作为“工会中立”论的论据,完全是一种诡辩。列宁指出:“如果修正主义者的思想在党内真的占了上风,那就不是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了。”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要求工会接受非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而是坚持工会接受真正的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因此,从逻辑上说,机会主义在党内占上风的前提,根本无法推论工会应该中立的结论。

列宁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是一概反对工会中立的,在欧洲,“在工人的政治运动和工会运动的初期,可以坚持工会中立,因为在无产阶级斗争比较不发达和资产阶级还没有经常不断地影响工会的时期,工会中立可以作为扩大无产阶级斗争的初步基础的手段”。但是到了目前,国际工会运动已经强大起来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社会民主党已成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反对剥削制度的斗争的中坚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工会中立就完全不妥当了”。在俄国,工人运动与国际工人运动一样,也已经不存在工会中立的客观条件了。如果在俄国工人运动中继续鼓吹工会中立主义,那就是迎合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破坏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列宁号召社会民主党全体党员,肃清工会中立思想,“在工会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工作,使工会与社会民主党日益接近”。

和工会中立主义一样,无政府工团主义也主张工会独立,反对党领导工会。与工会中立主义不同的是,无政府工团主义把工会组织看成是工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存在的必要性,主张依靠工会以及工会组织的罢工和武装暴动推翻剥削制度,建立公有制社会。它是一种建立在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小资产阶级“左倾”机会主义。1907年,孟什维克、无党派工人组织、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了无政府工团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孟什维克工团主义分子甚至提出要召开无党派工人代表大会和建立“独立自主”的无党派工人组织一—“全俄工人代表大会”,由它来领导整个俄国工人运动。孟什维克的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声势,部分工人对无党派工人组织表现了很高的热情。因而反对无政府工团主义思潮,又成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列宁认为,孟什维克的无政府工团主义运动的实质是取消党和党对工人运动、工会运动的领导,他指出,孟什维克主张建立一个领导整个工人运动的无党派工人政治组织,并把它视为工人阶级最高政治组织形式,显然是企图“用非党的‘工人党’来代替社会民主党”,“是要建立凌驾于党之上的“全俄工人联合会’”。取消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目的,是“削弱无产阶级的阶级独立性而让它从属于资产阶级”。在孟什维克看来,工人组织似乎只有脱离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列宁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他指出,在存在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巨大影响的条件下,工人组织如果离开了本阶级政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真正“独立自主”的,它必然成为从属于资产阶级政治的组织。列宁深刻地指出,只有“靠近社会民主党而在策略上、政策上同社会民主党保持一致,这样的工人社团才是真正独立自主的”。而孟什维克工团主义“标榜‘非党’(在策略和一切政策上)只是一种要工人从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隐蔽的因而也是非常有害的手法”。可见,工人组织只有接受本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工人组织。

取消主义是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另一种机会主义思潮,其主要鼓吹者是孟什维克。他们在1905年革命失败和工人运动退潮的情况下,力图取消党的秘密组织,停止秘密的革命工作,把社会民主工党的政治活动局限于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在工会问题上,取消主义和工会中立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一样,反对工会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张工会中立。所不同的是,取消主义工会中立的主张,更带有虚伪性和欺骗性:当工会组织、工会运动倾向或接受布尔什维克领导时,它便主张工会中立;当孟什维克取得对某些工会较大的影响的时候,便不再提倡工会中立,而是提出工会要服从孟什维克的指挥;成为孟什维克的下属分部。因此,列宁指出,取消主义的工会中立是孟什维克在未能控制工会之前所使用的策略手段,真正意图是反对工会接受布尔什维克的领导。

取消主义除了继续鼓吹工会中立外,还主张建立民族工会,即按民族原则建立工会,反对建立无产阶级的统一工会。列宁在批判孟什维克“取消派”关于按民族原则建立工会的主张时特别指出,这种组织原则的实质是取消党对工会的领导。因为按这种组织原则建立工会和其他工人组织,势必使工会陷于狭隘的民族问题之中,表现出“民族主义”色彩,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活动阵地,成为他们控制各族工人的工具。这样的工会和其他工人组织,既不会有真正的独立性,也没有任何发展前途。

列宁在对取消主义的批判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工会的态度和活动是判断无产阶级意志的重要标志。他在《关于社会民主党杜马党团内部斗争问题的材料》一文中指出,判断工人阶级意志的标志有四种:第一是工人报纸;第二是议会的选举;第三是各种各样的工人社困;第四是党的决定。在第三条中,列宁说道:“各种各样的工人社团,特别是领导工人同资本作斗争的工会,提供了判断无产阶级意志的可能性。”那么,工会是如何体现工人阶级意志的?列宁认为主要是通过工会内部选举领导机构和工会对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的整个态度体现出来的。他在这篇文章中,专门把彼得堡工会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1913年,彼得堡最著名的工会五金工人工会召开代表会议选举工会理事会成员,会前,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都向大会递交了理事会人选名单,但出席会议的三千多名代表中只有150人投票赞成孟什维克取消派的名单,其他代表的绝大多数投票赞成布尔什维克的名单。列宁问道:

“五金工人会议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显然,“觉悟的先进工人的意志已经充分反映出来了”。列宁进一步写道:“在彼得堡所有的工会中,只有一个工会还跟着取消派跑,因而孤立于彼得堡整个无产阶级之外。”其他工会绝大多数是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工会的这种态度也鲜明地反映了工人的意志。

列宁关于工会的活动和态度是判断无产阶级意志的重要标志的思想,对于清除社会民主工党内各种各样的“工会中立”论,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思想还说明,无产阶级政党是不能离开工会的,相反,党必须与工会组织、与广大工会会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党才能了解无产阶级的意志,并以此为根据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通过列宁的理论斗争,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上确立了党领导工会的基本原则,并克服了企图使工会摆脱党的领导的各种错误主张。随着1917年二月革命的胜利和工会运动的复兴,布尔什维克党与工会迅速接近,并日益成为工会的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工会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要战斗组织。

四、区分党与工会的不同性质和特点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会,工会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是列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贯思想。列宁在提出和确立这一思想的同时,对如何加强党对工会的领导,正确处理党同工会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提出要正确区分党与工会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党要尊重工会的独立性,反对给工会加上党派头衔。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工会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政党也必须努力支持、帮助工会,与工会建立密切联系,为工会运动确定一条正确道路。为完成这项重要任务,俄国先进工人应认识工会组织和党组织的特点与区别,弄清区分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界线。他在书中写道,在沙皇专制制度的高压下,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界线被模糊了,任何经济斗争都被赋予了“政治”色彩,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的区别也不明显,这使得“社会民主党组织和工会之间的任何区别都消除了”。然而,为了正确进行民主革命,避免把社会民主主义降为工联主义的倾向,就必须严格区分这两种组织的不同性质和特点。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有很大的区别,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斗争要比工人同厂主和政府作经济斗争广泛得多、复杂得多。因此,“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组织也一定要同……工人组织不一样”。在沙皇专制制度下,工会组织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应当是职业的组织;第二,它应当是尽量广泛的组织;第三,它应当是尽量少带秘密性的组织。”山与工会组织不同,像社会民主党这样的革命家的组织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它“包括的首先是并且主要是以革命活动为职业的人”;第二,“这种组织必须是不很广泛的和尽可能秘密的组织”。显然,政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特点是不一样的。特点的差异,恰恰反映了党和工会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组织。党组织是领导全体无产阶级和人民进行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组织,它是沙皇政府重点打击和迫害的对象,这决定了它是一个少带广泛性和尽可能秘密的组织。而工会则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虽然也要进行政治斗争,但工会运动刚刚开始的时候,它主要是把进行经济斗争当作基本任务。由于当时工会还是以经济斗争为基本任务,而经济斗争的主要手段是具有广泛性和公开特点的罢工,工会组织也自然要具有广泛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分清党和工会两种不同组织的性质和特点,不仅可以防止把社会民主主义降为工联主义,把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变成工人群众的普通组织,而且可以防止和避免把工会这种群众组织变成政党组织,防止和避免使之政党化。

在沙皇专制制度之下,要建立具有广泛性特点的工会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对那些与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密切联系的工会组织更是如此。因此,在专制制度下,俄国工会也要有一定的秘密性。列宁认为,建立革命的秘密工会,是解决工会既要有广泛成员又要严守秘密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这也是俄国工会运动的主要道路。那么,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与秘密工会建立起密切联系,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列宁指出,秘密工会应该建立“由最可靠、最有经验、经过最多锻炼的工人组成的人数不多的紧密团结的核心”,这样的核心不要求有任何固定形式,但要得到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工会核心把工人团结在周围,当条件成熟时,它就可以发动并领导罢工。列宁强调指出,秘密工会的核心应该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执行党所规定的工会任务。他说,工会秘密核心要“按照严格的秘密工作的一切规则同革命家组织发生联系……充分执行工会组织所应当执行的一切职能,并且执行得正像社会民主党所希望的那样”。应当指出的是,列宁所说的秘密工作的原则,是指党组织和工会秘密核心之间的工作和组织原则。按照列宁的思想,社会民主党的工人党员都应该积极参加工会组织,他们加入工会后自然将成为工会组织的核心。这样,党组织与工会核心之间的关系也就基本上成了党组织和工会内部党小组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党和工会核心之间就可以采用严格的秘密的工作原则,即工会核心严格地服从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执行党组织的指示。但是,这一规定对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关系来说是不适用的,因为这两个组织的性质不同,它们之间在组织上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党通过工会核心实现对工会的领导,是不是工会组织的一切日常工作和活动都由党组织决定,或由党组织亲自去执行?列宁认为,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不能采取这种方法。他在《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中写道:“社会民主党人曾不得不完成大量的几乎完全是文化性的工作,力量差不多完全用在经济鼓动上”,“不得不对工人进行文化教育”,办工人夜校、补习班等。这些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对于力量本来就严重不足的社会民主党来说确实是沉重的负担,从而严重影响了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当时,党组织从大量的文化性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解除部分繁杂而沉重的诸如文化教育之类的工作呢?列宁认为,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会获得了合法地位,合法工会能解除党的部分负担。1902年,他在《怎么办?》一书中就阐述了这一观点:“我们愈是积极进行革命斗争,政府也就愈会被迫承认一部分工会工作为合法工作,这样就能解除我们的一部分负担。”1905年2月,列宁在《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中再次提出了这一观点。他写道,工会获得合法地位以后,使得“许多以前曾被认为只有革命者,而且的确只有革命者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都已付诸实践,成为大家都能做到的平常事情了”,这使得社会民主党逐渐卸掉那些过去不得不做的文化工作任务,“逐渐集中掌握真正的政治领导工作”。所以,合法工会的出现,对于党组织更好地担负政治领导责任,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列宁的论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党组织应该集中力量抓主要工作,即政治思想领导。党对工会实行政治思想领导,就要把工会组织可以承担的任务交由工会自己去做。而工会也应独立自主地开展日常工作,承担力所能及的具体任务。这不仅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反而会大大增强党的政治领导作用,促进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

党组织要尊重工会的独立性,对工会实行政治思想领导,这是列宁在民主革命时期多次强调过的。1907年6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按照列宁的意见通过的关于工会问题的决议,指出工会中社会民主党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促使工会承认社会民主党的思想领导。1907年7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上再次提出.要“始终不渝地使工会承认社会民主党在思想上的领导”。1908年2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明确提出在工会组织内部建立党组,并使工会党组在党的地方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党通过工会内部社会民主党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对工会的领导。这样,就有利于尊重工会的独立性。

应当提请注意的是,1908年2月,列宁在《工会的中立》一文中曾提出工会要具有党性的观点。他说,社会民主党承认进行工会工作,“不应当根据工会中立的精神,而应当根据使工会尽可能紧密地接近社会民主党的精神。同时也承认,工会要具有党性”。这是不是表明列宁主张工会要具有党的性质,像党一样地工作,或者成为政党组织?显然不是这样。列宁在这里讲的“党性”,并不是指工会的内在性质,而是指工会与党的外部关系。当时,孟什维克提出“工会中立”的口号,宣传工会“具有非党性”,力图使工会脱离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列宁批驳了这种观点,强调工会要紧密地靠近党,与党保持密切的联系,进而提出工会要具有“党性”的观点。列宁的批判恪守严格的科学精神,他并没有因为批判“工会中立”而忽视工会与党在性质上的不同。他在同一篇文章中指出,把工会是否具有党性问题与工会的独立性混为一谈是十分可笑的。在列宁看来,工会的独立性和“党性”并不矛盾,不能把工会的独立性“同工会应该在政治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方面紧密接近党的问题混为一谈”。可见,列宁讲的卫会的“党性”,并不是说工会具有“政党性质”,而是讲工会在政治思想和政治任务方面与无产阶级政党具有一致性。因此,列宁提出的工会具有“党性”的观点,与列宁一再强调的党组织要尊重工会独立性的思想并不矛盾。

1914年,列宁在对取消派的斗争中,针对取消派强迫工会接受党的纲领和把工会变成党组织的下属分部的机会主义做法,进一步阐述了正确处理党和工会关系的原则:坚持党领导工会,尊重工会的独立性,不把工会当作附庸,反对给工会乱加党派头衔,反对使其政党化。他在《工会运动中的民粹派和取消派》一文中写道:“我们不维护(工会)中立主义,我们反对中立主义。可是我们也不会采取民粹派和取消派由于偶然在某个工会获得多数所采取的那种做法。”布尔什维克党实现对工会的领导,是靠在工会中进行长期艰苦的思想政治工作,启发和教育广大工会会员,使其逐渐了解共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工人运动中的“临时过客”,布尔什维克党“知道所有的工会迟早是会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的…….所以他们不去加速事变,不去鞭策工会,不去乱加头衔,不去分裂工会”。因而,强迫工会服从党的纲领,事无巨细地干涉工会事务,在组织上把工会当成下属分部,把党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照搬到工会中的做法,不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会应采取的做法,而是孟什维克机会主义派别的做法。它只能起到分裂工会,破坏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的正常关系的作用。

列宁关于坚持党领导工会,又反对给工会加以党派头衔的思想,在列宁工会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处理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会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工人阶级政党与工会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关于工会准备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1917年2月至10月,是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俄国工会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成为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主力军。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全面总结了工会运动的经验,为工会运动制定了准备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这期间,列宁提出了在革命转变时期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工会实行“工人监督”、依靠工会建立工人民兵、建立农业工会等重要工会思想。

一、在革命转变时期加强工会的建设尤为重要

俄国二月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是这次革命的主力军,但革命的胜利成果却被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大地主窃取了。列宁分析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认为俄国无产阶级缺乏组织性和觉悟性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因而列宁认为,在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加强工会等工人团体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尤为重要。

早在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一书中就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二月革命以后,列宁更加强调组织的重要性。他在《远方来信》中提出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的口号,并认为在革命前夜更需要提高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工人应当全部组织起来。1905年4月,革命形势急剧发展,无产阶级组织起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组织状况与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很不相称,无产阶级还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没有形成统一的战斗队伍,布尔什维克在组织上还是薄弱的。因而,在党的四月会议上,他坚决主张大力加强工会等工人组织的组织建设。他在大会决议的引言部分中写道,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要使工人和贫苦农民取得政权,要保持和巧妙地运用这一政权,就必须组织、组织、再组织”,这是“整个革命进程的主要教训”,“是胜利的唯一保证”。

列宁在提出加强工会等工人组织的组织建设的主张时,特别强调了三个问题:

第一,在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思想建设。列宁认为,从二月革命的实践来看,虽然布尔什维克积极领导了武装起义,但是广大小资产阶级群众却没有接受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影响,而是无产阶级接受了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汹涌的小资产阶级浪潮吞没了一切,它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思想上压倒了觉悟的无产阶级,就是说,用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感染了和俘虏了非常广大的工人群众”。由于俄国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无力抵制小资产阶级浪潮的冲击,因而也就不可能夺取和掌握国家政权。因此,无产阶级加强组织建设固然非常重要,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更为重要。列宁在四月代表会议上告诚广大工人群众说:“我们的党在尽为帮助你们,首先要使你们懂得不同的阶级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力量。我们代表会议的决议就是要说明这一点。不清楚地认识这一点,组织也等于没有组织。而没有组织就不可能有千百万人的行动,就不可能取得任何胜利。”)在这里,列宁明确地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组织工作的重要意义,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组织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第二,建立统一的工会组织。二月革命前后,俄国工会主要是按行业和职业原则建立起来的。这种工会不仅规模狭小,而且带有明显的帮派色彩,严重地分散了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阻碍了工人阶级的组织和联合。这种狭小的工会已经不能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联合,列宁提出以产业原则组织工会,并建立地区性工会联合会,最后把强大的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联合会联合为全国统一性的工会。他指出:“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俄国各族工人在统一的无产阶级组织,如政治组织、工会组织、合作教育组织等等中打成一片。只有各族工人在这种统一的组织中打成一片,无产阶级才有可能进行反对国际资本、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胜利斗争。”列宁的这一思想推动了俄国工会运动的发展。自5月份起,俄国工会运动就开始进入建立统一工会的阶段。

第三,加强布尔什维克与工会组织的密切联系。二月革命以后,工会成为俄国社会中一支重要的组织力量,因而工会成为各个政党积极争取的对象。孟什维克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社会革命党在工会中还有很大影响。为了把整个工会运动置于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之下,列宁提出要加紧工作,建立工会等工人组织与党中央的密切联系,使每个工人阶级的组织“同它的中心即中央都应当有直接的联系,这些联系应当是牢固的,敌人一下子破坏不了的;这些联

系应当始终保持,而且要时时刻刻加以巩固并进行检查”。按照列宁的意见,1917年7月至8月召开的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还专门讨论了工会问题,并通过了有关工会问题的两个决议,提出了加强党与工会联系的四项具体措施,即:大力动员工人群众加入工会;坚持工会和党组织互派代表或代表团参加对方会议的原则;准动工会恢复工会的国际组织;全体党员都应加入工会,同时邀请一切有觉悟的工会运动工作者参加无产阶级的党并在党的组织中工作。经过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员的努力,到八、九月,绝大多数的工会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列宁提出的目标基本上得到了实现。

二、工会是实行“工人监督”的主要组织

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措施来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这个问题成为摆在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俄国革命的实践,认为在革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不能立即采取直接剥夺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措施,只能采取一系列的过渡措施,而“工人监督”就是其中主要的措施,而工会是实行这一措施的主要组织。

列宁最早提出“工人监督”的观点是在1905年。他在这一年写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中指出,在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要建立革命政权,这个政权要“用法律规定八小时工作制,建立工人监督工厂的制度”。在这里,列宁初步提出了“工人监督”的思想。二月革命以后,列宁进一步发挥和阐述了这一思想。他在《远方来信》一文中指出,在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走向胜利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得到为没收全部地主土地(并把全部土地收归国有……)而斗争的绝大多数农民的支持”。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再采取进一步的步骤,即“对最重要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实行‘劳动义务制’.等等”。列宁认为,“这些步骤就其整体和发展来看,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之所以采取这些步骤,是“由战争所造成的和战后时期在许多方面甚至会更加严重的那些情况决定的”。俄国社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要马上直接实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现阶段,“我们的直接任务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即实行由工人阶级的组织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向有利于无产阶级利益的方向发展,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工人监督”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将使工人阶级掌握部分经济管理权。十月革命期间,无产阶级不仅面临着夺取国家政权的任务,而且也面临着迅速把资本主义私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任务。在夺取政权后不久,列宁起草了-一项“工人监督条例草案”,把“工人监督”作为基本国策在苏俄全面实施。

由工人群众和工人组织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是列宁在一提出“工人监督”思想时就已经确定了的。但是,具体由哪个工人阶级的组织来实施监督,列宁的主张则前后有所变化。1917年4月,列宁曾特别强调监督应由工人代表苏维埃来实行。因为列宁认为,“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它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的任务自然应由它承担。但是,由于当时工人代表苏维埃基本上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所把持,因而这一工人组织难以有效地做好这一工作。鉴于这种情况,列宁在1917年5月提出,应把施行“工人监督”的权限扩大到工.会和企业中新出现的工人组织—工厂委员会。1917年5月底,彼得格勒第一次工厂委员会代表会议召开,列宁亲自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为会议起草了《关于同经济破坏作斗争的几项经济措施的决议》。列宁在决议中深刻分析了俄国的经济形势,认为俄国的经已处于十分紊乱的状态,空前巨大的灾难迫在眉睫。他指出:“克服灾难的唯一办法,就是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真正的工人监督。为此必须:第一,在所有具有决定意义的机关中保证工人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多数票……第二,工厂委员会、中央和地方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以及工会都有权参加监督。”1917年6月,列宁在《实施社会主义,还是揭露盗窃国库的行为?》一文中提出一份决议草案,建议苏维埃代表大会颁布有关工人监督的法令和决定,规定凡是对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工会、政党无论是直接或间接隐瞒有关商业秘密的文件或事实的资本家、商人,均给予刑事处分。在这里,列宁把工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7月,列宁进一步指出:“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不取消商业秘密和银行秘密,不立即颁布一项法律,规定向工会公开商业帐目,那么一切关于监督的谈论,一切关于监督的方案就都是空谈。”可见,这时列宁实际上已把工会看作承担“工人监督”任务的最主要的组织。此后,列宁不止一次强调工会在“监督”中的作用。比如1917年9月,列宁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一文中提出,工商业辛迪加要采用统一的报表,由工会实行监督,由以上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列宁十分看重工会在“工人监督”中的作用,他把工会作为“工人监督”的主要执行者和主要组织者。

列宁的这一思想在十月革命期间得到充分实践。列宁起草的“工人监督条例”规定:企业、工业区和地方都设立由工会、工厂委员会、职员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工人监督委员会,由它直接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工会、工厂委员会会同地方权力机关共同制定该条例的细则;工人监督委员会代表作的决定,企业主必须服从,只有工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加以撤销。工会除了具有监督生产和分配的权力外,还具有对职工的管理权。10月底,由列宁制定的“职工守则”规定:非经政府、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或工会特别许可,企业职工不得擅离职守。由此可见,十月革命刚刚夺取政权,列宁就把工会变成了“工人监督”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了。

列宁关于工会是实行“工人监督”的主要组织的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为“工人监督”找到了可靠的组织力量,推动了“工人监督”的落实,从而加速了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进程;而且扩大了工会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工会在俄国社会中和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声望和地位。另外,通过落实这一思想的实践活动,使广大工会会员和工人群众学习管理企业和经济,从而为十月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十月革命胜利后,一度实施的“工会国家化”理论构想,可以说是这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三、依靠工会等工人组织建立革命武装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起用沙皇军官,组建了为地主和资产阶级服务的警察部队。列宁提出,为了防止封建专制制度的复辟并扩大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促进革命进一步发展,俄国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军事组织,即建立工人警察和工人民兵。后来,列宁又提出,为防止君主制复辟,仅仅建立工人民兵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建立最广泛的全民武装。列宁指出,全民民兵要由无产阶级领导,“工业工人和城市工人将自然而然地在这种民兵中对贫苦群众起指导性影响”。也就是说,工人民兵将成为全民民兵的中坚力量。

组建工人民兵、全民民兵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动员巨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要时刻对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破坏活动。列宁认为,完成这项任务单靠党组织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工八组织。由于工人代表苏维埃受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掌握,所以列宁主张依靠工会和工厂委员会来建立工人民兵和全民民兵。1917年5月底,列宁在彼得格勒第一次工厂委员会代表会议上提出,把工厂委员会作为工人民兵的具体组织者。会后,工厂委员会和工会在各大城市积极开展组建工人民兵工作。工会不仅成了工人民兵的具体组织者,而且工会本身也几乎被武装起来,成为战斗队。1917年8月下旬,工人民兵参加了平息原沙皇军官发动的反革命军事叛乱的战斗,发挥了积极作用。之后,工人民兵普遍改名为“工人赤卫队”。10月革命前夕,工会和工厂委员会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并派代表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起义的机关一——革命军事委员会。工会和工厂委员会组织的工人赤卫队成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主要军事力量.并在十月武装起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事实证明,列宁关于在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时期,依靠工会等工人组织建立工人武装的思想是正确的。

四、农业工会是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保证

列宁曾深刻地指出,在俄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彻底的民主战士。只有农民群众加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民主战士”。为了加强城市工人和农业工人的联系和合作,农业工人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组织,即农业工人工会。如果农业工人工会加入全国性的统一工会,城市工人和农村工人的联系就可以得到加强。1917年6月下旬,列宁在全俄工会代表会议召开期间写了《论建立俄国农业工人工会的必要性》一文,认为在俄国农业工人中建立工会的时机已经成熟,提出要立即建立全俄农业工人工会,把农业工人组织起来,促进城市工人与农村工人的联合。

就农业工人工会的作用而言,列宁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农业工人工会是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组织保证。列宁指出。彻底消灭农村中的雇佣劳动关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仅仅在农村废除大地主土地占有制,把土地分给雇农和短工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改革不能消灭小农经济,在商品生产存在的情况下,小农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会产生雇佣劳动现象。因此,列宁强调指出,这种改革“还丝毫不能消灭雇佣劳动”,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消灭农村中的雇佣劳动呢?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不仅要废除土地私有制,还要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灭农村中的雇佣劳动关系。

为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伟大任务,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不仅要依靠农村中的农民组织,而且更要依靠农村中的无产阶级,依靠农业工人工会。为此,列宁再次重申:“在一切情况下,在民主土地改革的任何状况下,党的任务都是:始终不渝地争取建立农村元产阶级的独立阶级组织。”列宁告诫说:“如果农村雇佣工人——雇工、日工、贫苦农民、半无产者不自己帮助自己,那么任何“国家’都帮助不了他们。”也就是说,农村无产者要想从雇佣劳动关系中解放出来,必须自己帮助自己,而“自己帮助自己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建立农村无产阶级的独立阶级组织”。列宁在强调指出农村无产阶级建立农业工人工会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进一步规定了农业工人工会的任务:“不仅要争取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且特别要在当前的伟大的土地改革中捍卫他们的阶级利益”。建立农业工人工会,是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受农业工人自身条件的制约,要完成这项任务却十分困难。因此,列宁认为,除了对农业工人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宣传,促动他们自己起来建立工会外,还要使整个城市产业工人工会充分认识到建立农业工人工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全力支持和帮助农业工人组织工会。他指出:“俄国无产者的先进部队——产业工人工会一—重大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帮助自己的弟兄农业工人。”要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财力和人力”给农业工人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列宁甚至提出了帮助农业工人的具体措施:在物力方面,城市工会应该规定所有会员捐献一天的工资,用以支援农业工人建立工会,其中的一些款项可用于印发通俗的传单和出版农业工人的报纸;在人力方面,城市工会要派遣鼓动员和组织者到农村去,具体指导农业工人建立工会。

列宁关于建立农业工人工会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会工作,对扩大俄国工会队伍起了一定作用。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史》——(四)俄国民主革命时期和十月革命时期列宁的工会思想-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史》——(四)俄国民主革命时期和十月革命时期列宁的工会思想-激流网(本文为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