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激流网”上发表的文章《共产主义是否会使经济学研究无意义?》,也想就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说一点看法。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形态经济生活的学科,共产主义社会有没有经济生活?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要不要吃、喝、住、行?当然要!那么就有生产、消费和再生产,就有经济生活。有经济生活就必然有经济学,共产主义必然会有共产主义经济学!这应该是最简单、明确而又符合实际的逻辑。

迎春:也谈共产主义与经济学——兼批主流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激流网马克思为工人们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

经济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的基础。只有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恩选集》第三卷第574页)这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它包括生产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或者说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和物质内容。研究生产关系的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最成功著作。广义的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形态社会生产发展的科学,现有的代表性著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广义经济学著作。

上述道理本来是简单、明晰的事,但是,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流传而成为了问题。《共产主义是否会使经济学研究无意义?》的文章指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最早是由罗宾斯在1932年提出的,这个概念之前没人认可,目前也仅仅是新古典相关学派认可,只不过新古典是经济学界的绝对主流,尤其是大学教科书的主流(萨缪尔森、曼昆编写的这两种销量最大的经济学教材都采取了这种定义),所以这个定义广为人知。”

这个广为人知的定义,最主要的错误或者说“误区”是什么?是抹杀不同社会形态经济的性质,把具有本质区别的不同经济混为一谈:抹杀封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等的本质区别。

前面我们说了,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包含着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任何具体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不是封建地主统治下的生产,就是资本家管制下的生产,或者是在社会主义厂长领导下的生产,等等。而西方经济学不管是什么学派,共同的特点就是抹杀经济生活的社会性质区别,把资本主义经济说成是经济“一般”。马克思早就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抹杀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说成是生产“一般”。他说:“而忘记这种差别(指不同社会形态差别--引者注),正是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马恩选集》第二卷第88页)“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的定义,就是主流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方法之一。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定义,除了抹杀不同经济性质的要害区别外,也不符合实际。

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事实,否定了资源稀缺的论断。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小麦当燃料烧锅炉,牛奶倒入河流或大海……仅在洛杉矶一地,1933年5月就有20,000夸特牛奶被倒入沟渠中。”(樊亢主编《资本主义兴衰史》第229页)这是资源“稀缺”吗?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什么是次贷危机?与居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相比,开发商建筑的住宅过剩,卖不出去,于是有专门机构和银行贷款给市民买房,预先把市民后十几、二十年的购买力都支付了;有些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市民,也贷款给他们购买住宅,叫次贷。等到房屋价格下跌,贷款人还不了款,就爆发次贷危机。这是“资源稀缺”吗?当然不是!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也是大量贷款给居民购买住宅,这是“资源稀缺”的表现吗?当然不是!可见,所谓的“稀缺规律”(见萨缪尔森等着《经济学》第12版第41页)完全是一种捏造。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没有统一的内在矛盾,不同社会形态的经济存在着不同矛盾:封建社会的经济,主要是围绕着地租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围绕着剩余价值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主要是围绕着积累的矛盾,等等;不同社会的经济有不同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有剩余价值规律、竞争无政府状态的经济规律,后期又存在着周期性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必然灭亡的规律,等等;而社会主义则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济规律。

《共产主义是否会使经济学研究无意义?》一文指出:“资源真的是有限的吗?农业社会人们只能利用水、木材等,工业革命后则开发利用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可再生的太阳能、潮汐、风能等等,对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开发资源的地理范围也不断扩大,由最初的沿河沿海平原,到复杂的高原山地,将来还可能到深海和整个宇宙。因此,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可利用的资源是不断增加的。”这个分析,符合实际。

资源是指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物质,经过劳动加工后就是产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不仅可以开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而且还可能到其它星球上开采自然资源。所以,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说的“资源稀缺”规律,根本不符合实际。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这个定义的错误,还在于它的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基础。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有它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而不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替代雇佣劳动经济制度,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任何人的意志都改变不了的必然趋势。可见,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学或者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它们的任务只能是探寻、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而不能是根据人们的主观意志“配置”资源。所谓的“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理论,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政客由于他们的阶级本质决定,总是按照主观“配置资源”的理论,妄图“熨平”、“克服”经济危机,不断地被碰得头破血流,至今也不回头。不同社会形态的经济,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活动规律;人们只能探寻、揭示这些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而不可能按照主观意志“配置”经济。

我们说没有统一的经济学,只有不同社会形态的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资本主义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运动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任务,则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运动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任务则是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早就指出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性质;新中国建立以后,西方经济学在社会上和大学里基本上被禁止;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这个号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资产阶级经济学竟成为官方教材,毒害青年,以至于大学生竟会提出“共产主义是否会使经济学研究无意义”之类的问题,是到了彻底批判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了!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迎春:也谈共产主义与经济学——兼批主流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激流网(作者:迎春。来源: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编:畢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