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13日下午,位于汉城西南部服装工业区著名的平和市场发生了一起小规模的抗议活动。十几个年青工人高呼口号,要求改善平和地区服装工人的工作条件。但当他们聚集到一起之后不久,警察和市场保安冲了进来,企图化解抗议活动。抗议者拒绝退让。他们筹划这一抗议已经有些时间了,决心让人们听到他们的声音。这回并非他们第一次尝试示威。以前的尝试,曾因政府做出按照他们的要求迫使雇主改善工作条件的虚假承诺而流产。这些抗议者是一个称为”三栋会”的小劳工团体的成员,三栋会由在平和市场血汗工厂工作的十几名年青裁缝组成。组织该团体和这次示威的男子,是22岁,名为全泰壹的裁缝。

全泰壹的自焚在千百万韩国工人心中播下了抵抗和反叛的种子-激流网

全泰壹曾深切的关注这个服装加工区的工作条件,并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寻找改善2万多名工人工作条件的途径。他给劳动局、报纸甚至给总统写过请愿书,呼吁他们关注该服装区正在发生的人类苦难。在三栋会会员的帮助下,他甚至进行过一项调查,将有关平和市场地区存在非人工作条件的确凿证据提供给当局。但是一切都是白费力气。他的呼吁被忽视、嘲讽或以虚假的承诺打发。最后,全泰壹得出了残酷无情的结论:除了极端的抗议行为之外别无他法。在他为11月13 日的示威做准备的同时,全泰壹私下做好了为劳工斗争事业牺牲自己的准备。

在抗议者与警察和市场保安扭打的时候,全泰壹消失了几分钟。当他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罐汽油。突然,他把汽油浇在身上并点着了。他的身体顷刻被烈焰所包围。惊恐的人群听到全泰壹在火焰中高喊:”我们不是机器!”"让我们在星期天休息!”"遵守《劳动标准法》!”"不许剥削工人!” 人们看到他正拿着一本《劳工标准法》小册子。这是一本一两年前他在旧书店里惊喜地发现的小册子。因为,让他感到喜出望外的是,这个国家的劳动法有对工人有利的有关工作条件和报酬的规定。他勤奋地研究了这些劳动法,把希望寄托在它们之上。他给政府当局写过很多信,希望当局能让雇主遵守这些法律。但他最终意识到,无论是政府还是雇主对这些法律都毫不关心。当他的同伴终于把火扑灭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被烧焦。他半知半觉地请求他们:”请不要浪费我的生命。”他被送往医院后,留下了给他深爱的母亲李小仙的最终遗言:”妈,请完成我没有成功完成的任务。”接着,又对他的母亲说:”妈妈,我……饿了。”然后咽下了他最后一口气(Cho Young-rae 1991, 281~292)

从很多方面看,全泰壹的自焚标志这韩国工人阶级形成过程的开始。它在千百万工人心中播下了抵抗和反叛的种子。同时,到当时为止,韩国还没有一种神圣和受到推崇的传统可以用来其实和动员工人努力争取达到集体目标,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全泰壹的自焚为工人阶级提供了一种强大的象征。这一事件还表明,快速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所产生的产业关系问题开始不再被隐藏在产业领域,而是开始称为容易导致紧张和社会冲突的起因。产业工人已经进入到成为韩国社会斗争和社会改在的一支关键力量的历史阶段。(本书88页)

说起近代的韩国,除了大举入侵的流行文化以及曾出不穷的电子消费品,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名头(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还有怎样的印象呢?思来想去,好像出了抗议WTO的悲壮韩农之外,就只有最近倒霉的黄禹羲教授了。我们的思维脉络竟然贫乏地支撑不起一个丰满的韩国想像。而具海根(Hagen Koo)教授的这本书,则向我们揭示了韩国的另外一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堪称20世纪规模最庞大的工人运动之一的韩国工人阶级的兴起及其文化和政治内涵。

和平市场是一片长约一个街区、四层楼高的迷宫式建筑,散步着作坊式服装厂和服装店,雇佣着2万明年青工人,其中90%为妇女,年龄大约在14-20 岁之间。他们在地面离天花板不到4~5英尺的而小格子间里工作,既看不见阳光也没有通风设备。他们一般被迫工作14小时,得到的是美元不到30美元的工资。徒工构成了这支劳动队伍的1/3以上,他们只能得到裁缝工正常工资的1/5(每月3000韩元)。徒工的平均年龄15岁,靠着这样低的工资,她们甚至无法养活自己。

全泰壹的自焚在千百万韩国工人心中播下了抵抗和反叛的种子-激流网

和平市场仅仅是70年代韩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缩影。当我们的目光都盯住GDP增长数字的时候,正是这些韩国工人们忍受着超低的工资水平,超强的工作强度以及超长的工作时间,一点一点把韩国从一个毫不起眼的亚洲小国变成了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但是这一些却从来没有进入过我们的视野。人们总是健忘,从来不想让这些读来让人不舒服的真实摆在台面上供大家瞻仰。但是历史又是无情的。当我们面对珠江三角洲的血汗工厂时候,再对比韩国工人们彼时的境遇,难道没有任何的启示吗?我甚至觉得,这本著作的现实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它与当下中国某些情况惊人的类似。都是以”发展主义“导向的经济模式,都没有意识甚至是故意忽略保护劳工的利益,都是政府一味地向资本家倾斜。这一切不正是30年多年以前在韩国所发生过的吗?难道,难道我们的国家也希望经历那一场前后持续近10年的社会动荡吗?这一切值得我们深思。

抛开这一切,从学术的角度说,具教授的这本著作,从60年代韩国经济转型开始,一支写道2000年金融危机过后。深刻地剖析了韩国工人运动形成的吸引,文化背景,政治因素以及在更大视野之下对于整个韩国社会的影响和全球化对于工人阶级的影响。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决不会偶然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他身后必然有复杂悠远的历史脉络。在面对波澜壮阔的韩国工人运动的时候,我们都有可能发出这样的困惑:是怎样因素导致了这一切?

韩国工人所面临的情况一开始就十分恶劣,这表现在他们缺乏手工业传统(这是欧洲工人阶级兴起的历史渊源),由于战争和殖民,也缺少和左翼进步力量的社会联系,更不要说韩国本土文化中对于做工者的本能性排斥。加上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一味地忽略劳工偏向资本。这一切都决定了韩国工人的阶级形成之路是充满了荆棘和苦难的。可以这么说,在本书的前4章中。每每读到工人这样的日记和信函,就不由自主地眼眶湿润:

老板,我们的活太累了。车间太冷了。机器转得太快了,我们怕自己会受伤。请把我们像人一样对待,不要监视我们。我们吃的饭团是凉的。我们要睡一会了。星期天我们要休息,要按时去教堂。我们要读书,灰尘太大,呛得我们从嗓子里咳出污血。胳膊累得好像要折断了。稀料的气味让我们头疼,让我们脚肿了。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了,我们要休息,我们要休息!(Kim Kyong-sook et at. 1986, 183-184)

请听听我们这些贫困工人的绝望呼喊,尽管受到社会冷淡的对待和忽视,她们仍在雇主的皮鞭下为能像人一样生活而斗争……我们要向人一样生活,尽管我们贫穷,没有受过教育,但我们通过工会了解到了公正和民主。为了保护我们的良知而不屈服于不公正,我们进行了铤而走险的斗争,难道我们错了吗?我们想恳请你们做出判断。请给予我们慷慨的鼓励。(Dongil pankjik pokjik tujaeng wiwonhoe 1985, 73~74)

我问她年龄,她说15岁了。这正好是我开始工作的年龄,现在16年过去了!当我想起自己现在还剩下什么时,我感到很悲伤。她母亲说,因为她有病,所以决定让她女儿开始工作,当她这样说时,脸上显示出深切的关注。这个刚刚开始工作的年青女孩,能受得了这里的工厂生活吗?我担心这活对她来说太重了。另一方面,既然到现在为止家里把她健康地养大,她身体力应当有较多的营养,所以她会波我们能更好地承受。(Won-poong hoebo, no.18)

这一切都是工人用他们的身体、青春和血汗换来的。即便这样,他们所得到的,确是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尽管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但是在经过20 年的奋斗和努力,无数像全泰壹这样的先驱的投身和殉道之后,在1987年以及之后的10年内,韩国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工人运动,罢工、组织工会、政治谈判。工人们的阶级意识大规模地觉醒了,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具海根教授所指出的在韩国工人运动兴起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一些因素,比如说60,70年代进步教会对于工人的帮助以及启蒙(特别是拉美解放神学对其的影响)。70年代之后学生工人广泛地参与到了对工人教育、政治意识启蒙的活动中来(这也是本书最振奋的章节之一)。那些学生在了解到了工人的苦难之后,放弃了学校的生活,纷纷来到工厂和工人一起做工,体验他们的生活,传播先进的思想。以及女工这一特殊群体在早起工人运动中不可磨灭的成就,都塑造了韩国工人不同于其他国家工人运动的特殊内涵。

当经历了近20年代的萌芽,韩国的工人们从1987年大罢工开始之后越发觉醒的阶级意识在90年代中期遭遇了全球化、经济转型、政治高压等等的不利因素。同时因为社会的进步,工人阶级自身的同质性也开始瓦解。则会这样的情势之下,这一新兴的阶级又是如何回应的呢?在本书的第最后章节中,坐着同样指出了新世纪工人运动的局限性以及困惑。

纵观全书,我认为如果你对历史特别是亚洲现代史以及左翼运动/民主化运动/劳工运动感兴趣,并且愿意拓展你的视野至女权运动,草根文化,又关心当下中国的现实,那么《韩国工人》这本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全泰壹的自焚在千百万韩国工人心中播下了抵抗和反叛的种子-激流网(来源:豆瓣。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