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的对抗与战争A Century of Rivalries and Wars-激流网

导言

1916年春天,列宁开始写作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述资本主义体系走向垄断的五大特征。他宣称帝国主义的第五个特征-----世界被帝国主义势力彻底划分为不同势力范围-----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对抗和战争。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完成了这本书并在1917年第一次发表。

根据列宁的论述,现代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有五个显著特征:1,垄断资本的高度集中;2,工业和银行资本的合并中出现了金融资本,导致了金融寡头的统治;3,对其他国家的资本输出;4,国际卡特尔或经济联盟的形成对全球市场的控制;5,帝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彻底的瓜分。

帝国主义的一些关键经济特征已经被J.A.Hobson(1902)和Rudolf Hilferding(1910)等作者更早的论述过。然而当列宁大量引用他们的时候,论述更上层楼。他这样做的强烈动机之一就是为了证明1914-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列宁宣称帝国主义的第五个特征首先意味着每一个帝国主义势力通过对其他国家直接殖民、半殖民和其他形式的依附来施加控制以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新兴的但快速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较少的殖民地,会更加具有侵略性以争夺势力范围。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帝国争霸战争。

一战后,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各大资本主义势力中复活,最终导致了更广泛和更具破坏性的二战。冷战并非传统的帝国间战争,而是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两个超级大国持续了四十年的力量竞赛。

目前还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然而,各种势力都在武装自己好像明天就会爆发一场新的帝国战争一样。许多资本势力和自己的附属国忙于局部战争、边境战争、以及人权战争。同时,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持续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他们客观地反映了帝国霸权问题,也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

因此,帝国主义真的最终到了一个可以避免破坏性的世界战争的阶段了吗?帝国主义势力最终学会了与竞争对手合作共赢、并有效降低武力冲突的潜在可能吗?什么因素长期主导了帝国主义第五特征的持续变化?

一个世纪的对抗与战争A Century of Rivalries and Wars-激流网

重新表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第五特征

我们开始重新论述列宁在书中第六章详尽描述过的帝国主义第五个特征。

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870年代达到了他的极限。在1876年到1900年间,殖民势力已经瓜分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非殖民地。当时六个国家是显而易见的帝国主义:美国,德国和日本是新兴蓬勃的势力,法国和英国是老牌发展趋缓的国家,沙俄是发展较为滞后的势力。20世纪之初,世界格局最终形成。

现代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渴求

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主义是为了获取原材料的新来源以及海外市场达到对外掠夺和原始积累的目的。在帝国主义阶段这种情形变得更恶劣。垄断资本想要控制新的原材料和加工的既有来源和潜在来源,以挤垮其他竞争者。帝国主义的一个新特征,资本输出,也加强了各个势力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列宁注意到了获取殖民地的第三个驱动力-----殖民地可用来转嫁社会矛盾,将之转化为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热情,以消弭革命。由于这些原因,每一个帝国主义势力都在无所不用其极的扩大势力范围,与竞争对手抢夺地盘,并且组织人马调动资源来发展军事力量,同时也可以防范国内的革命苗头。

帝国主义时期附属国的形式

在现代帝国主义阶段,许多传统形式的殖民国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国家或许形式上独立,但实际上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依附于资本势力。列宁把二十世纪早期的国家分为如下几类:首先,上述6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直接殖民领地;其次是传统形式的附属国,半殖民地或者其他形式。

列宁解释道:“这种关系总是存在于大国和小国之间,但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他们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构成了“瓜分世界”关系的总和的一部分,成为世界金融资本运作链的环节。”

超帝国主义的理

考茨基推出了“超帝国主义”的概念,这和列宁的理论很不一样。考茨基宣称垄断资本可以通过“简单促进农业”或者通过“开放市场”而不是“高成本且危险的殖民统治” 来得到原材料。在他心里帝国主义不是垄断资本的必然阶段,而仅仅是金融资本偏好的政策。他预期资本主义会演变成“超帝国主义”——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个联盟,金融资本成为剥削全世界的一种全球垄断。在超帝国主义下,世界金融的固有矛盾和不平衡会消失,战争最后会停止。

重新划分世界的斗争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战争

列宁批判考茨基的理论,解释了“超帝国主义”仅仅像一个抽象未来的可能性那样存在,然而它已经在20世纪早期的“对抗性深度的存在”之外了。

列宁强调世界范围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速率的巨大差异性。诚然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联盟,但这并非是永恒且完美的,不平衡性会开始自证存在。

列宁总结道,一旦力量的平衡改变了,“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之下解决矛盾无门,除非诉诸武力和战争。”无论何种形式的帝国主义联盟都不过是战争间期的停火协议。

帝国主义加剧了民族矛盾

战争的发动,对其他民族的支配,会更多的违背民族自主权。帝国主义加重了民族压迫,民族压迫反过来又会加剧资本主义发展固有的不平衡。

列宁说道:“民族压迫的政策,继承自独裁政治和君主政体;维护地主、资本家、小资产者的特权,并且割裂不同国籍的工人阶级。现代帝国主义,对更弱小国家的钳制趋势加强了,这是加剧民族压迫的新因素。”

加剧的民族压迫不仅觊觎未来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还包括国内的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弱小的邻国,以及最终,竞争对手的帝国国土。

军国主义  

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文章中,始终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帝国主义的许多形式和组成中资产阶级专政的事实。这包括军国主义和随后形式更彻底的法西斯主义。

在他的另一篇著名文章《国家与革命》中,列宁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每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核心的便是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的国家用他的武装力量和其它强制机器来对抗海内外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国家会采取极端反动的军国主义的形式。

已经深深扎根于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最重要的殖民帝国之中的,到1860年代为止,军国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驱使下的标配。这种模式出现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在1917年以前布尔什维克和俄国工人阶级都面临这种被列宁称作“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沙皇专治的最坏情况,这是他们的直接敌人。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讽刺》这本书中,列宁概括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军国主义倾向。

1945年前的帝国战争和地缘政治

世界历史在过去100年里的连续阶段本质上论证了列宁在帝国主义上的理论。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继续论证帝国主义的五大特点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表现出来的其他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一战,就像列宁不知疲倦的解释那样,玩世不恭厚颜无耻的以两大阵营间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形象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这场战争中孕育而出,我们的论述也将从这里开始。

十月革命后,为了巩固社会主义,苏联激励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运动和党派以促进他们自己的革命斗争,并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与之对应,帝国主义国家在1920年建立了联盟,妄图通过合作与裁军来制止战争,通过谈判与仲裁来解决争端。但这终究证明是黄粱一梦。

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危机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中掀起波澜,助长了全球的群体抗议和阶级运动往革命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法西斯主义成为了帝国大战和反革命的预告片。为了讲清法西斯主义的根源,琼斯·马瑞斯森解释道垄断资产阶级无法按照旧的方式统治世界,“褪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衣衫,曝露了赤裸的恐怖统治并发起残暴的战争来重新割裂世界。”第三国际揭露了法西斯的相关趋势和战争准备,号召一个联合的阵线来反对二者。(帝国主义)国家联盟倚赖的帝国主义的平衡开始破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严重的战前全球危机的结果,同时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彼此发起战争来解决危机的暴力毁灭般的企图的体现。

纳粹德国妄图重划欧洲疆域、摧毁苏联,为日耳曼帝国东征亚洲、南跨地中海、媾和意大利分食非洲开路。与此同时,日本帝国构思着它自己的大东亚共荣圈并且想要吞并整个中国。

德、日、意正式结盟成轴心国。反方帝国主义联盟包括法国,波兰以及一开始的大不列颠还有后来的美国,苏联,英殖印度,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以及其他英联邦成员。

与一战不同的是,二战表现了一种新的不同于帝国大战的新的方面:在被占领和被侵略的国家,爱国和群众力量成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阻力,许多(国家)没有通过反法西斯联盟和战术协同与同盟国站在一起,而是在工人阶级中发展出了独立的群众基础。

苏联军队和人民最终击溃了德国军队的精锐,从而扭转了欧洲和世界局势的走向。在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和国民党的爱国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军队。在如此多的国家,共产党纷纷加入了其他爱国和进步力量同法西斯开展游击战争。

在战争中美国获利颇丰——一开始靠边站,然后相时而动选择胜利的一方加入。战争结束时,它天时地利满载而归。

一个世纪的对抗与战争A Century of Rivalries and Wars-激流网

冷战时期的帝国主义战争与地缘政治

战后初期(1945-1960

到1945年底,红军在欧洲和亚太地区打败了帝国主义及其伪军,占领了大片领土。这导致了人民战争的胜利以及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同时,民族解放运动继续与帝国主义作斗争,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取得长足进步。

在这种条件下,旧殖民主义制度最终被‘升级版’新殖民主义制度所取代,新近独立的国家(除了那些最坚决维护本民族权利的国家)被牢牢地置于帝国主义范围之内新殖民地。

美国迅速巩固了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它通过控制布雷顿森林体系而成为世界首富。通过帮助传统盟友和前敌人(包括他们的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战后重建,美国进一步确立了对他们的领导权。

由于美国的核垄断(直到1949年)和超强的军事实力,美国同时扮演世界头号警察的角色。由于其在联合国及其大会和安理会中的主导作用而干预各种纷争,美国充当着全球霸主。

利用这种军事、金融和外交手段,美国建立了最广大的新殖民主义帝国。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新殖民主义帝国包括19个拉丁美洲国家;4个中东国家;4个南亚和东南亚国家;2个东亚国家;两个非洲国家;希腊;加拿大,以及美国本土及其海外领地。7

但是美国面临两个难题:第一,不得不迅速将军工厂转变为民用,这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第二,他的霸权受到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威胁。美国发动冷战作为回应,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帝国主义范式-----顽固、甚至极端的军国主义和反共产主义。

在之后四十年内连续八届美国总统不断重申和阐述:杜鲁门总统的臭名昭著的政策,美国将会“帮助”任何受到“共产主义侵略颠覆”威胁的国家。它被用来为美帝国主义作为“自由世界”的捍卫者,以及全球军事部署和侵略辩护,并将社会主义国家妖魔化为“极权主义政权”。人民战争被可怕地描绘成“倾倒的多米诺骨牌”,必须在其导致“自由世界”彻底崩溃前予以制止。

美国用军事基地包围苏联和中国,为其盟国和傀儡政权提供核保护伞,在各大洲和主要太平洋岛屿上保留军事基地,通过北约、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巩固联盟,为它们提供了广泛军事支援。美国的军事工业综合体变成巨无霸,以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为其可能危害平民利益发出了警告。

1950年至1953年,美国领导的帝国主义联盟发动了干涉战争,以阻止朝鲜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战争以僵局结束,韩国最终成为继日本和台湾之后美国对抗中国的第三个军事堡垒。

在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Truman,1945 - 1953年)和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1953-1960)时期,美国向世界各地的法西斯独裁政权提供经济和军事支持。

特别是艾森豪威尔的“好伙伴”政策下,美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导致大量政权更迭。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帮助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在整个中东和北非发展帝国主义势力。在亚洲,美国在击败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它的亲密盟友英国动员整个英联邦打败了马来人民解放军。

越战时期(1960-1975)

约翰·肯尼迪(1960-63)和林登·约翰逊(1963-69)总统在外交政策上推行极端的军国主义。巨额的军费开支增强了海外军事基地实力,强化了军事生产,加强了在多方面与军事技术相联系的空间研究。军国主义也反映在美国的媒体和文化等国内政策。

美国发动了一场侵略越南的战争,从1950年的派遣军事顾问开始,在1961年和1962年军队人数又增加了三倍。在推翻了吴廷琰傀儡政权和东京湾事件之后,美国在越南南部部署了大规模部队,对北越发动了地毯式轰炸。 美国的战争最终把邻国柬埔寨和老挝牵涉进来。 美国还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地扶持了更多的傀儡法西斯独裁政权,以遏制反帝运动的潮流。

日本军国主义作为美国的亚洲跟班而复活。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把它们作为在中东和南非的支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面对工人和年轻人的反叛,军国主义的趋势开始延伸到欧洲。

美国面对失败,士气低落,巨额开支,大规模的反战抗议和全球政治孤立而狼狈不堪,根据1972年的巴黎和平协议,他别无选择只能从印度支那“明智”地退出。在1975年印度支那人民解放军在最后的统一攻势下击溃了残余的美军和伪军。

在1956年正式转变为修正主义的苏联,逐渐演变为一种伪装成社会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苏联滑入社会帝国主义,它致力于同美国进行对抗,争夺世界霸权。双方缓和的努力未能阻止不断恶化的军备竞赛。苏联入侵了准备要摆脱其影响的国家,如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和1979年的阿富汗。

到处爆发着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特别是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的中东地区。 1973年10月(赎罪日),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开始与美国支持的以色列进行战争,以夺回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这把世界推到了美苏核战争的边缘。与此同时,阿拉伯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以石油禁运反击西方。石油价格上涨和产量下降引发了一场波及到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危机。

苏修叛徒引发了与中国的论战,中国拒绝了修正主义,重申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197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深化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经验,激励了年轻革命者领导本国的群众运动,鼓舞了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政党。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于1972年与美国建立了外交联系,中国也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另一方面,国内阶级斗争仍在继续。在共产党领导下,阶级斗争反映为无产阶级革命派和修正主义者之间的思想斗争,这些斗争在一九七六年达到顶峰。

1975年中国人民的胜利结束了。1976年,毛泽东和具有丰富经验的革命家周恩来、朱德的接连去世,迅速为邓小平修正主义集团夺取中国的权力铺平道路,中国最终转向资本主义道路。

越战后(1975-1990

美帝国主义在印度支那的历史性失败在全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并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衰落。特别是印度支那战争,美苏军备竞赛和全球军事基地网络的巨额花费,造成了美国经济的严重不平衡。

一方面,利润丰厚的军事工业吸引了民间资本投资。另一方面,由赎罪日战争引发的1973年石油危机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1979年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通货膨胀。结果,全球资本主义经济被长期的经济不景气所拖累,称为“滞胀”。

美国经济下滑还有其他因素。当美国陷入冷战和侵略战争的泥潭时,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全面恢复。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萎缩的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上与美国竞争。

美国可能暂时保持领先地位,因为它仍然具有从工人阶级中榨取剩余价值,进一步压榨新殖民地,并以美元挂钩的金融体系绑架全世界的巨大实力。作为一个整体的帝国主义国家继续把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恶果转嫁给新殖民国家。

但是,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开始反抗。即使是帝国主义忠诚的附庸国也开始抵制其宗主国的横征暴敛。民族主义者呼吁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出现。在联合国和其他全球论坛上,第三世界国家提出了对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

在石油危机期间收获了暴利的美国投资银行试图在其他地方投资石油美元。在整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诱导下,大量借用这些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贸易赤字,最终债台高筑。

因此产生了八十年代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前第三世界国家巨额的资本流入问题,转变为严重的资本外流问题。他们陷入现有债务利率飙升、后续贷款缺乏、债务违约和债务重组的困境中。其中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直到现在依旧被这些问题困扰。

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1979年到1981年间上升到了主导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方案中添加了更严厉的限制性政策条件,例如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私有化,去工业化和去国有化。

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崛起(1955-1990

我们以一个‘截面’观来结束本节:在长期的冷战时期,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而造成的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如何逐渐形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阵营。

1914年,即在列宁时期和十月革命之前,殖民地总人口为5.687亿。这是整个世界的最大领土也是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最大的领土。就人口而言,其次多的是六大城市国家,其次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半殖民地。8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几个全球性事件改变了这个局面。首先,两次帝国主义战争彻底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阵容,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并极大扩展了版图;第三,几乎所有的前殖民地在二战以后都已经或者即将转变成为正式的独立国家,而帝国主义竭尽全力使这些国家成为新殖民地。

现在被称为第三世界的新独立国家大部分被归类为“不发达”或“欠发达”或“发展中”(联合国目前优先选用的术语)。至少到1990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属于这一类。

Sison说:第三世界的崛起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5年到1960年,第二阶段是从1960年到70年代。在这两个阶段中,许多国家要么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实质性的独立,或者取得殖民势力承认的形式上独立。9

这一阶段有1975年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武装革命胜利。其次是1979年伊朗的推翻美国傀儡沙赫·礼萨·巴列维政权的伊斯兰革命和尼加拉瓜的推翻美国傀儡美索莫萨政权的桑地诺(Sandinista,简称FSLN)革命。这五次革命都旗帜鲜明的抵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10

在1955年由29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之后,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共同反抗外国霸权11。1961年,最民族主义的第三世界国家(包括古巴)成立了不结盟运动组织(NAM)。到1983年,不结盟运动的101个成员国在联合国议事大会中占第三世界多数席位。联合国内部的第三世界集团也巩固为77国集团。从1967年的阿尔及尔开始,77国集团进一步扩大到1984年的126个成员国,并扩大到目前的134个成员国.12

一个世纪的对抗与战争A Century of Rivalries and Wars-激流网

后冷战时期(1990年至今)

Sison对冷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对抗分析如下:“冷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对抗。他们更喜欢通过支持各自代理人,发动地区和局部战争。对于是否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或之外采取单方面或联合军事行动,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帝国主义或帝国主义集团威胁要给对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3

尽管如此,形势是不断变化。冷战后的时期已经很长了,至少分为三个阶段:1990 - 2001年、2001 - 2008年和从2009年到现在。

单极帝国主义阶段(1990 - 2001年)

第一阶段开始于1991年12月苏联阵营的解体。在中国,官僚资本主义政府加快了资本主义改革,并采取了法西斯的方法来遏制社会动荡。与此同时,美国统治集团为新保守主义模式奠定了基础,呼吁在二十一世纪扩大美国的单极霸权和全球统治。14

因此,美国主宰整个帝国主义阵营,实际上是统治世界的唯一无敌的超级大国。即使是第三世界集团也在联合国议程的狭窄范围内和本身的矛盾中失去了力量。

与此同时,美国不得不把新的“怪物”(即所谓的流氓国家)替代“共产主义幽灵”。一些国家是冷战时期的遗产,比如朝鲜和塞尔维亚。另外一些国家(如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则代表了帝国主义已经开始阐述的新主题:“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幽灵。

现代伊斯兰好战分子(不一定是恐怖主义分子)和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早在1924年奥斯曼帝国崩溃时就已经出现了。随后帝国主义对中东地区的压迫和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强行进入进一步加速了伊斯兰武装运动的发展。一些伊斯兰教共和国长期以来一直敌视美国和以色列。20世纪80年代美国支持阿富汗的叛乱,借此成立了一种新的伊斯兰力量:伊斯兰圣战组织。美国利用圣战组织充当鹰犬去颠覆和控制其他国家。

欧盟在作为美国的盟友和北约的中坚力量的同时不断巩固自身发展。日本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但同样是美国在东亚的主要盟友。因此,在特定的意义和时间段上,我们可以把美欧日称为“三位一体帝国主义”。

七国集团作为最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盟,成为达成帝国主义共识的全球共同体。其年度首脑会议开始邀请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等多边机构的高级官员,并接受俄罗斯参加,由此扩大到八国集团。在美国的领导下,世贸组织反过来又成为帝国主义手中新殖民主义控制经济的帮凶。

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几个第三世界大国经历了快速的资本主义发展,并与前苏联阵营和所谓的亚洲老虎一起被称为“新兴”或“过渡”经济。但是到目前为止,它们并没有像地缘政治集团那样发展。在第一阶段结束时,他们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进一步增强了美帝国主义的单极优势。

全球“反恐战争”(2001 - 2008年)

第二阶段从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开始,标志着美帝国主义及其盟友的外交政策转向全球“反恐战争”。新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取代了“共产主义威胁”,为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公开的战争和秘密行动,对全世界傀儡政权的支持提供了合理理由。

首先,美国一直把最狂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作为武器和拐杖,尤其是在中东;美国喜欢根据需求扶持或者抑制伊斯兰教圣战组织,达到颠覆叛乱、执行伪装等隐蔽行动的目的。冷战结束后,圣战力量开始扩散并发挥抓手作用。

利用“9·11”袭击事件所引发的全球公愤,美国将“反恐战争”扩大到反美的伊斯兰国家和被认为由这些国家支持的各种各样的圣战组织。这将布什政策最大化了,即,颠覆任何对抗美国的政权。美国援引联合国的“保护责任”原则来为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辩护。

在这样的政策和借口下,美国领导的帝国主义阵营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侵略战争,占领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还发起了其他代理人战争,采取秘密行动以支持中东的合作伙伴,并在其他地方对某些“流氓国家”进行政权颠覆活动。结果,圣战组织的崛起使世界深受其害,它一方面是第五纵队,另一方面是在中东和其他地区美国领导的侵略战争和其他干涉行动的绊脚石。

在摆脱了东亚、拉丁美洲和东欧“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危机影响后,欧盟经历了强劲的增长(2002——2007年)。“新兴经济体”也迅速恢复。尽管到处出现裂痕,但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阵营总体上保持团结。俄罗斯和中国自信地展示出自己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实力,但还不具备对抗美国的实力。金砖五国名不副实。

2007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代表着大衰退。这次金融危机让人大开眼界,标志着这一阶段结束。

多极世界与大国对抗(2009年至今)

我们认为,当前时代是一个多极世界,在全球经济危机旷日持久的情况下,帝国主义的对抗正在加剧。大衰退继续破坏全球资本主义制度。正如列宁对整个帝国主义时代所概括的那样,帝国主义之间的对抗在加剧,战争因素在激化,这都是显而易见的。

Sison总结了当前的多极世界,他对现在的帝国主义对抗分析如下:“帝国主义列强在经济、金融、贸易、安全政策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多。最突出的领域有:包括能源及其他原材料来源、投资领域、消费市场和势力范围。美国军事干涉和侵略的恶劣影响也引起了全世界的不满。”15

美国、欧盟和日本。即使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强国,但美国仍在继续衰退。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其经济遭受重创,面临着其他国家不断的背叛和越来越多的挑战。特朗普当选总统反映了美国统治阶级内部深刻的政治危机,和美国进一步削弱的巨大可能性。

欧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风暴,正在努力渡过难关。成员国之间不断增长的矛盾以及大量移民和难民的涌入,使得极右翼运动借助民粹主义情绪而兴起,并使大家重新思考整个欧盟项目。

迄今为止,美国和欧盟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伙伴关系,并继续享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北约致力于大规模的军事建设,以防止俄罗斯向西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是,在特朗普任期内,美欧之间的政策分歧将会恶化。

自1990年以来,日本经济经历了二十年的衰退,几乎没有恢复。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尽管美日有摩擦,但是它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友。美日同盟高度强调中俄的战略威胁,为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地位找到借口,并支持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和重整军备。

美国试图长期保持世界霸权。美国及其盟国不断利用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对敌国进行敌对行动。他们除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打仗,还利用世界各地的社会动荡,在当地重建自己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领导的部队不断犯下战争罪、种族灭绝罪、反人类罪,不断践踏联合国予以承认的国家和人民的权利。

冷战后美国的政治军事战略出现了至少三种明显的趋势。首先是以美国为基础的军队灵活的“轮流驻扎”在全球更多的军事基地上。其次,越来越多的使用“软性政变”或“慢镜头政变”(又名“颜色革命”)作为颠覆政权的新模式,如“阿拉伯之春”革命,乌克兰的欧洲人革命,在拉丁美洲企图反对玻利瓦尔政权的行动。

第三是美国主导的军事干涉与圣战类型的恐怖主义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得暴力不断升级,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圣战运动的传播,被大国用来分裂、捣乱和破坏第三世界反抗帝国主义的团结,同时削弱对手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影响。ISIS和其他圣战组织一直在努力扩大其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和作战能力。在恐怖主义兴起之后,美国就用特种部队来干预当地局势。

俄罗斯和中国。早些时候,俄罗斯被认为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大国,目前已经成功地重新回到了大国的行列。尽管经济困难,普京已经开始了军事改革并取得了成功。

俄罗斯领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现在是北约在中亚地区的对手。欧亚经济共同体进一步发展成为欧亚经济联盟(EAEU,从2014年起)。俄罗斯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向西和向南扩展了势力,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SCO)向东亚方向拓展势力。

俄罗斯最大的合作伙伴中国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经济危机,但中国靠其巨大的财力正在执行一些宏伟的全球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BRICS银行)。同时中国还援助伙伴国家。中国继续对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东盟,保持吸引力。

中国自身快速军事发展表现在调整军队结构:成立了解放军第四支部队——火箭军;大量建造海军舰艇提升海军实力;在有争议的南海领土上修建人造岛,设立新军事基地;并更新了军事理论。在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在亚洲,俄罗斯和中国在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加强了与盟友的合作。

金砖国家。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现在是一个以俄罗斯和中国为核心的正式联盟。尽管金砖五国比七国集团要弱,但是金砖五国的目标是在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与七国集团(G7)抗衡。五个金砖国家通过国际组织在各自的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比如通过南方共同市场、上合组织、里海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南非发展共同体。

美国认为金砖国家联盟是对其世界霸权的威胁。为了打破“金砖五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对抗,同时企图把巴西、印度和南非拉回西方帝国主义的阵营。

大国对抗和爆发点。 自2012年以来,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包括欧盟和日本)和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中国)已经重新回到冷战时期超级大国的紧张关系。美国和北约部队在欧洲和太平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中东地区不断发生外交冲突和代理人战争,及网络战争等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大国在各个领域展开竞争,以提升各自的地位,特别是在投资、市场准入、自然资源、航线控制、军事基地以及领土主权方面。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剑拔弩张在以往、现实高发冲突热点表现得最明显,比如俄罗斯-欧洲的边境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中亚和南亚地区,以及(俄罗斯支持中国的)东亚地区。

在东亚,朝鲜半岛问题、东海问题和南中国海问题都一触即发,台湾和香港特区的主权问题可能成为重新提及的重大问题。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2011 - 2020)继续将其陆海空部队长期驻扎在亚太地区。“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五角大楼在亚洲的战争准备工作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特别是美国将如何应对与中国的战争冲突。16

在经历了80年代美国支持的圣战叛乱,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干预之后,中亚和南亚现在成为大国角力的重要舞台。美国领导的北约和俄罗斯领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两大阵营一直在以“恐怖主义威胁”来拉拢这一地区的国家,为他们继续在该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存在提供借口。

传统上认为中东(亚洲西南地区,包括土耳其)和北非是一个整体。二战后该地区遭受了由大国争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战争,经历了由宗教和民族问题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美国及其盟国在该地区重新实行霸权政策,逐步瓦解该地区各种反美和反犹太主义的势力。

在大国角力和地区竞争以及其他因素的推动下,叙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等国政局不稳,武装冲突和内乱接连发生。俄罗斯支持的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联盟逐渐成为美国、以色列、沙特联盟的打击目标。土耳其成为争夺的焦点,美国支持的海湾国家内部出现了更多的裂痕。 巴以冲突等深层次问题仍未解决。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980年以来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导致1990 - 1994年30多个非洲政权倒塌。全球经济衰退使得非洲经济小幅上升(2000-2007,也就是“非洲上升”)停止了。由于部落对抗和外国势力干涉,至少十几个国家的局部武装冲突(国内或者跨境)连续不断且越来越复杂。当中国影响力在非洲越来越大时,美欧同盟正在利用这些冲突来加强对非洲的控制。与此同时,南非正在展示出新的实力,并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密。

美国历史上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LAC)作为其“后院”,并且在这个地区捍卫其霸权地位。另一方面,许多拉美国家现在积极联合起来抵制美国的干涉,并对多极世界更加开放。他们成立了拉美共同体(CELAC),南美国家联盟(UNASUR)和玻利瓦尔联盟(ALBA)。与此同时,美国对美洲国家组织的控制力已经下降。古巴仍然是反帝国主义和亲社会主义国家。玻利瓦尔政权继续提供了新的选择,他的立场是左倾的民粹主义和反美帝国主义。然而,拉美地区背后隐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美国在暗地里不断的干涉这一地区。

展望未来: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

总之,本文一再说明了帝国主义的第五大特征在当今时代是仍然适用的。过去100年我们所经历过的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大国竞争犹如军国主义的永动机,使得战争一如既往地成为现行帝国主义国家存在和运作的纽带。

在此,我们重点回顾几十年以来世界上持续出现的主要潮流——世界大战及短暂和平时期;帝国主义之间的高度分化、暴力冲突及单级霸权时期;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联合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各种斗争;以及20世纪后半叶社会主义阵营逐步解体的时期。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些主要潮流在塑造和解决上述冲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些冲突是垄断资本主义本身首要的社会基本矛盾。

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两种相伴而生的意识形态,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应对国内革命的风险与危机、并推进海外战争所实行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在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次武装冲突中,尽管军国主义伴随着阶级社会(尤其是帝国)贯穿其始终,但现代帝国主义的军国主义已有了质的不同,并处于更高的层次。

纵观上个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势力作为其主要源泉,军国主义在全世界普遍抬头。无论在资本主义核心区还是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地区,军国主义都与残酷的法西斯主义势头和对人民权利的一贯反对紧紧相连。

在列宁所处的时代,一些其他马克思主义领袖,诸如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和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对军国主义现象给予了格外关注。这一话题在李卜克内西的《军国主义与反军国主义》(1907)一书中得到了广泛探讨。许多反帝作家探讨了帝国主义的这一特征,并超越了列宁时代的特殊性。

半个世纪后,巴兰(Baran)和斯威兹(Sweezy)在《垄断资本》一书中,投入整整一个章节来阐述这一问题。而在艾尔弗雷德·希曼斯基(Alfred Szymanski)《帝国主义的逻辑》一书中,帝国主义国家高度依赖于军事力量的运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探讨。读者最好可以阅读一下这些引用的章节。

军工集团、军火贸易和军备竞赛。  军工集团持续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每一个帝国主义势力都拥有自己利润丰厚的军备工业及军工集团,并在全球军火贸易中竞相争夺更多的份额。二战后,尽管整个行业都在全球范围内复苏和继续扩张,但美国军工集团受益最多。从那以后,五十多年来,军事工业持续扩展,甚至超越了冷战而被深深嵌入帝国主义的核心架构中。

主要资本主义强国的军费开支持续膨胀。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既是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军火贸易商、供应商和军事援助国 。

后冷战时代,人们期望解除美苏战略军备竞赛这一世界性军事狂魔,但事实不仅未能解除反而变本加厉,并在当今世界涉及到更多的大国。这场角逐不仅仅在于核武器或非核武器的数量上,更在于它们的破坏力以及迅速部署和使用的能力上。

尤其令人日益担忧的是所谓的战术核武器,这种核武器射程较短、产量较低,因而在各种战场状况下都是最有利的。此外,这些大国还为他们的军备竞赛开辟了新的战场,比如网络战争、机器人作战系统,以及通过军事卫星系统将外太空军事化。

所谓“国家安全” 。法西斯主义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中所暴露出的极端丑恶在整个冷战时期进一步演化。此后,极右政府和军事精英独裁逐渐崛起并掌权,法西斯主义政治运动和与纳粹密切相关的政党已肆无忌惮地成为主流。这些法西斯势力进行了一系列攻击人权和民主进程的活动,提出了重建极权国家的行动计划,并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学校和其他文化载体,煽动各种极端反动思想。

如今,法西斯主义的丑恶嘴脸在美国和欧洲,尤其是作为“反恐战争”的一部分可见一斑。通过所谓的“国家安全”,美国和欧洲越来越显示出当今法西斯主义的特有形式。其统治阶级允许新保守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派系与金融寡头暗地勾结,以进一步加强集权,并伪装国家机器的关键部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将其完全私有化。

深受全球其他矛盾影响的帝国冲突

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与敌对的帝国主义国家并存,支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战争和群众运动就成为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随着这些新矛盾(帝国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帝国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及日益壮大的独立国家联盟)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不得不对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及其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彻底的分析。而对这一问题,后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从理论、战略和战术上进行了清晰的阐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理论再一次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二战中,第五大特征得到了最彻底的验证。

冷战进一步验证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冲突的主要观点,这一时期持续存在了五十多年,比两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的前一时期还略长一些。但冷战也呈现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新特点,这些特点并未完全遵循列宁的预想:这一时期的主要热战并未发生在帝国主义之间,而是发生在诸如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上,在这些国家,帝国主义联盟与社会主义阵营所支持的民族解放运动进行了殊死战斗。

随着苏联修正主义的出现和紧随其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原本复杂的国际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由此,冷战的性质从其最初作为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历史性斗争,演变为两个帝国主义超级大国之间的全球竞争。尽管美苏对抗并未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其残酷的军备竞赛和代理人战争使得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战争的论点再一次焕发出生命力。

冷战后,美帝国主义试图在一个没有实际对手的单极世界中实行霸权,然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不平衡发展的规律不断制造着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如今,单极世界已经让位于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和引发大国战争的因素。

阿明关于“帝国主义联盟”的论点。关于列宁完成其作品之后帝国主义发生了什么,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有12篇论文进行了阐述。在第10篇论文中,阿明断言,到上世纪末,帝国主义前后经历了列宁所描绘的帝国主义冲突时期,到冷战期间的美国霸权主义时期,再到以美国为首的三足鼎立(与欧盟和日本)的帝国主义联盟时期。

在阐述这一三足鼎立局面时,阿明声称:“帝国主义联盟意识到三国集团的资产阶级有必要联合起来共同管理世界……”他一方面承认三国集团与中国和俄罗斯存在敌意,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敌意不是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而是帝国主义中心与两个外围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两个外围国家不想和其他第三世界一样仅仅成为“新兴买办资产阶级。”

这一论点,或许适用于帝国主义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但其无法忽视存在于帝国主义冲突中的根基,即列宁从中所指出的第五大特征。他的“冷战期间的美国霸权主义时期”(1947-1990)和以美国为首的三足鼎立的“帝国主义联盟时期”(1990年至今)所呈现的仅仅是这一冲突的新的或过渡的形式。帝国主义的第五大特征是一如既往地适用的。

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我们无法脱离社会主义革命去预测帝国主义及其冲突的未来图景,诚如列宁所阐明的那样,帝国主义时代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一代又一代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始终强调世界资本主义危机会反复出现并且愈演愈烈,而每一次危机都将产生新一轮革命爆发和赢得胜利的有利条件,包括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重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但资本主义制度屡次出现的危机、激烈的大国竞争以及第三世界的再度出现,必将进一步助长革命发生的主客观因素,而民族国家必将为维护其独立而进行不懈斗争,人民也必将展开不懈的革命斗争。

随着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愿望和诉求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在还能回忆起社会主义福利的老一代劳动人民中,还是在重新发现过去的年轻一代中。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诞生,他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而带领人民群众重建社会主义 。

正如列宁提醒我们的那样:“只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指引人类走出帝国主义及其战争所造成的绝境。不论遇到什么的困难,也不论要应对多少可能的暂时性挫折或反革命气焰,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无产阶级!”

一个世纪的对抗与战争A Century of Rivalries and Wars-激流网

参考文献

1 V.I. Lenin, “Preface to the French and German Editions” in Imperialism,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

2 V.I. Lenin, Imperialism

3 Kautsky (1854-1938) was a contemporary of Lenin and a stalwart of German social-democracy.

4 V.I. Lenin, “Resolution on the National Question”, CW Vol. 24 p. 302

5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23 p. 43

6 Sison, Continuing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and Social Liberation, pp. 151-153

7   Baran and Sweezy, Monopoly Capital, p. 183

8   See table on “Colonial Possessions of the Great Powers” in Lenin’s Imperialism, p. 85

9  Sis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Third World”, Continuing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and Social Liberation (Selected Writings, 1986-1991), pp.314-315.

10  1978年阿富汗的第六次革命迅速恶化成为派别内部斗争,引发了1979年苏联的干涉战争,随后受到美国支持的伊斯兰叛乱的反击。冷战结束后,伊斯兰圣战运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大国的对抗中。

11 会议的领导层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强烈主张独立的强国,如印度尼西亚(以苏加诺为代表),印度(以尼赫鲁为代表),中国(以周恩来为代表),埃及(以纳赛尔为代表)。

12 第三世界联合反帝的主张在联合国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例如1972年以压倒性的票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于1974年授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联合国永久观察员地位。

13   Sison, Building People’s Power, p. 455

14 这个平台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属于“新美国世纪项目”(1997-2006)智库。十名智库成员将继续担任布什总统任内的美国高级官员,并在外交政策中担当重要角色,包括实施特定国家的政权更替计划和“重建美国防务”。

15   Sison, Building People’s Power, pp.122-123

16  “Asia-Pacific Rebalance 2025: Capabilities, Presence, and Partnerships”. https://csis-prod.s3.amazonaws.com/ s3fs-public/publication/160119_Green_AsiaPacificRebalance2025_Web_0.pdf

17 In the most recent period analyzed by SIPRI (2012-2016), the US remains the world’s top arms exporter (as

it has been since 1990) with 33% share. Russia is in No. 2, with 23% share. China, France, Germany, and the UK

each recorded about 5% of global exports, rounding out the top six of 57 exporter countries. (“U.S. Leads Rising

Global Arms Trade”.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1 March 2017. https://www.armscontrol.org/act/2017-03/news/

us-leads-rising-global-arms-trade)

18 Amin, Monthly Review vol. 67 no. 3, Jul-Aug 2015

19 V.I. Lenin, “Materials Relating to the Revision of the Party Programme”, Collected Works Vol. 24, p. 460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一个世纪的对抗与战争A Century of Rivalries and Wars-激流网(翻译:激流网志愿者。来源:《LENIN’S IMPERIALISM IN THE 21ST CENTURY》,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Manila, 2017。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