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超过三成遭受性暴力对待-激流网“上学路上”发起人刘新宇先生发表主题致辞

2020年1月10日,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我们希望能绘制出中国留守儿童的心灵地图。”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理事长刘新宇说。这项由“上学路上”发起的公益研究项目,已走过第五个年头。该项目每年研究的侧重点都不相同,2019年度白皮书的关键词是“教·养”。

这份白皮书从去年3月启动实施,历时10个月,涉及15个省份,问卷样本总数达14000份,并首次实施面对面访谈,对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安徽省六安市狮子岗乡、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云南省腾冲市腾越镇4个地区,共计超百户留守家庭进行入户探访。

一份份调研报告像一个个“拼图”,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的种种问题,逐渐清晰地呈现在公众眼前。今年的白皮书揭示,留守家庭中普遍存在亲子关系疏离问题。这也折射了当代留守家庭对孩子养育与教育问题的迷惑与困境。

亲子疏离

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

相比于如何界定留守儿童,北京师范大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提出,要关注农村儿童的留守状态。作为《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的学术执行人,在最近几年的调研中,李亦菲发现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农村儿童不是父母全部缺失,只是缺失一方,这也属于留守状态。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祖辈进行照顾,这种养育方式也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亲子分离”和“隔代教养”的特征,给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养成等社会化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另一个现实是,在农村社会中留守儿童与其祖辈看护人之间,形成相对弱势的生存群体,弱弱相助。

持续的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愉悦状态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烦乱和迷茫状态则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消极情绪夹杂着对父母的怨恨。根据2017年白皮书的调研数据,超过10%的留守儿童选择了说父母“已死”。不少留守家庭在亲子沟通方面存在障碍,亲子沟通甚至会带来伤害。相关研究亦表明,在与父母互动的深度和广度上,留守儿童缺失很大。

研究者指出,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支撑与指导,胆怯与他人打交道。儿童期的交往障碍会使儿童对人际交往产生逃避,不但会妨碍他们儿童期的人际交往,也会影响儿童成年后的人格发展,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李亦菲认为,增加留守儿童的朋友数量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社交回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叶鹏飞建议,在农村中建立社会工作站,从各个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发挥积极影响。比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小组,通过来自组员和朋友之间的关爱、倾诉来提供支持,缓解他们对于父母的思念,疏解负面情绪等。

目前,农村社会工作仍比较滞后,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存在不足。

精神暴力普遍

此次白皮书披露的儿童遭受暴力对待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2019年,白皮书对江西、安徽和云南三省2763 份实证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表明,调查地区儿童遭受暴力对待主要分为躯体遭受暴力对待、精神遭受暴力对待、性遭受暴力对待和忽视四类,发生率分别达到65.1%、91.3%、30.6%和40.6%。值得关注的是,这其中有13.7%的儿童遭受四重暴力。

对于躯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家庭和学校是发生的两个主要场所。其中,躯体暴力主要发生在学校中,这表明校园欺凌,包括老师的体罚和学生之间的欺凌,成为儿童暴力的“重灾区”,精神暴力主要发生在家庭领域中,留守儿童遭受辱骂、歧视等精神暴力最多,其发生率达到86%以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白皮书对遭受暴力对待后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的均值分析表明,遭受暴力对待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负面影响。整体上,受到暴力对待后儿童自尊、抗逆力、情绪力和社交力均有下降,下降幅度最高可达到10.6%。

参与此次调研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晓燕指出,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分析表示,城市儿童遭受暴力无论在强度还是广度都要高于农村儿童,尤其在家庭躯体暴力、学校精神暴力、忽视和性暴力方面,表明城市同样应该成为防治儿童暴力的重点工作区域,不可疏忽。

留守儿童的成绩难题

相比以往的留守儿童研究,新的研究“落点”也在产生。2019年度白皮书把学习成绩作为观察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新“角度”加以研究。

研究者从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中确定,看书学习时长、玩电脑游戏时长、书本储存量、电脑和网络等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显著因素。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平均每天看书学习3.07 小时,玩手机游戏1.46 小时,玩电脑游戏0.64 小时,看电视1.69 小时。

数据分析表明,非留守儿童每天看书学习时长显著大于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选择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最终期望学历的比例大于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拥有更高的学业自信;留守儿童群体的学习成绩随年级升高递减,高年级的学习成绩显著低于低年级。

在社交软件(微信、QQ)和网络游戏方面,父母均外出和仅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使用比例较高,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合理使用社交网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关报告对外出务工家长的调查则显示,家长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满意程度一般,与留守儿童关系一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状况。

相关学者指出,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目前暴露出很多问题。学者建议外出务工父母应与孩子保持积极联络,并努力保障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环境。

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安徽六安市狮子岗乡杨店小学是大别山地区的一所村小,就读的学生中,相当比例是留守儿童。该校校长胡时宝认为,隔代教养之下的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的关爱,会给儿童的性格带来影响,产生叛逆、自卑心理,同时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杨店小学尝试与社会NGO组织合作,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胡时宝表示,学校可以用社会资源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一些经济问题,“但钱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胡时宝发现,社会过度的关爱甚至会给孩子带来自卑感。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留守儿童群体庞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叶鹏飞认为,留守儿童和农村社会的变化和流动是一致的,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一个结构性因素,但对个体却有很大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秦晖在会上指出,离散家庭与留守人口是中国式贫困问题的焦点之一。相关报告在对4个深度贫困村669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超过四成小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贫困使儿童面临更加严重的暴力和无助,和一定程度的厌学、性格暴躁、缺乏信心等问题。

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超过三成遭受性暴力对待-激流网著名学者秦晖谈留守儿童问题的起源和走向  

多位与会学者建议,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的困境,除了通过制度设置、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倾斜,为农村儿童教育和照顾提供更好的环境外,还应加强社区儿童服务,让社会力量介入并且落地。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超过三成遭受性暴力对待-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超过三成遭受性暴力对待-激流网(作者:胥大伟。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责任编辑: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