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风暴低头——战时日本印刷出版工人的抵抗│导言·日文第二版序言·本书中出现的组织

第一章 在狱中迎来战败的那一天

不向风暴低头│第二章 黑暗的时代

第三章 播种者——出版工俱乐部的筹备时期

战时体制的加强

柴田到我的车间来找我,是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年)的事。那时候,普通报纸上全是日本扶植“满洲国”、扶持傀儡溥仪出任皇帝的报道。但是,国内的战时体制却在不断加强。因为侵略“满洲”(中国东北部)虽然成功了,但这并没有解决日本资本主义的矛盾。统治阶级正在准备向中国本土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

在“满洲事变”[1]刺激了军事产业的同时,民生产业却在持续萧条,我们所在的印刷产业的情况尤为严重,这不仅是因为经济萧条,也是因为大企业把压力转嫁给了中小企业之故。共同、大日本、凸版[2]等大企业通过集体倾销,压低了印刷费用,逼迫中小企业破产。它们还迫使政府通过了《产业管制法》[3]和《工厂组合法》[4],通过这些法律,对中小企业加以整顿。

而中小企业又把压力全部转嫁给工人,它们在整个行业普遍实行了临时工制度,这意味着印刷工人随时都会被解雇。

这种临时工制度跟现在的临时工制度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临时雇用期还是比较长的,但在那时候,临时工的雇用期只有三天或七天,能干上一个月就算很长时间了。这种制度使大部分印刷工人陷入了半失业的境地。

再加上由于战时经济导致的通货膨胀,物价也在暴涨;所以印刷工人的生活日益艰难。

成立文学同好会

在这种形势下,印刷工人陷入了绝望之中。但另一方面,这种形势中又蕴含着迫使印刷工人奋起斗争的条件。柴田一边在神田文明社当临时工,一边思考怎样在印刷工人当中建立组织。他找到的第一个同志是坂村义雄[5];坂村也是排字工,当时在京桥[6]的石川印刷公司工作。坂村喜欢文学,跟柴田都住在立石[7]。两人偶然认识后,很快就成了亲密的朋友和同志。然后,柴田又认识了也住在立石的青年白石光雄[8]。关于柴田和坂村认识白石的契机,坂村是这么说的:

“认识白石君的契机是这样的:出版工俱乐部的创立者柴田隆一郎氏和我在还没有开始建立组织、又没有活干的时候,也就是在寻找同志的时候,在同一个地区里,正好有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每天早上都跟我们一同坐电车,不管什么时候都在非常热心地阅读文学杂志。总是能看见他在热心地阅读《新潮》、《文学界》[9]之类的募集新人、新作家的创作杂志。无论是在等电车的时候,还是在从立石上电车之后,马上就开始读书。因为他是个非常认真的文学青年,所以我们就跟他聊了起来,就这么认识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和柴田氏都没有谈到组织方面的事,只是作为文学青年而与白石结交的。我一开始也只是以文学青年的身份跟柴田氏结交的。在那时候,不得不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然后我们一起创办了同人杂志,杂志的名字好像是叫《步》还是《龙胆》来着。虽然成立了这样一个团体,但并没有把心思全都放在上面。大家都觉得这只不过是为了建立组织而采用的手段罢了。目的并不是创办同人杂志,而是建立工人团体。白石君不久也了解了这件事。

“不久后(白石君)就进入了东京印刷工作,虽然他原先已经在别处工作了,但他听从了柴田氏的意见。他是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才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进入东京印刷指导罢工的。虽然我心里充满了疑虑,但白石君却成长得很快。我们是在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认识的,他在一九三四年进入了东京印刷,我们当了一年半的朋友。他进入东京印刷,是为了通过争取加薪、改善工人生活而把工人组织起来[10]。”

以这几个年轻人为中心,成立了一个叫做“梧桐”的同好会,并发行了同名的文学杂志。但是,这个社团从来没有超出文学同好会的范围,而且,由于它只是一个讨论小组,一些成员便开始对它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他们开始考虑建立一个以工人为基础的团体。

当时,柴田在深川的今井印刷当临时工,在那里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认识了一个叫金子健一的青年工人,还有跟他同姓的柴田一郎[11]。由于这些青年想创办同人杂志,柴田就积极鼓励他们,给他们出主意。这些年轻人是第一次办杂志,所以,整个过程,从征集稿件到编辑再到投递,都离不开柴田的帮助。

同人杂志《步》的发行

按照他的设想,这份杂志不是为了一部分文学青年、而是为了喜欢追求潮流的青年工人创办的,他要把这份杂志办成一份可以让工人轻松投稿、而又不用为自己的文学水平感到害臊的杂志。他的主张在这个同好会的青年当中赢得了支持。核心成员很快就明白了,按照他的设想去做的话,就会使这份杂志成为组织工人的工具。

这份杂志的第一期取名为《步》(歩み)。第一页上登的是好像女学生写的序言和女工写的感伤的诗,后面刊登的是俳句[12]和川柳[13],当时这两种诗在印刷工人中间很流行,特别受到拣字工和排字工的喜爱。购买《步》的不仅有今井印刷里的同好会成员的工友,还有十几份《步》流入了东京印刷(当时日本的五大印刷公司之一,拥有四百五十名员工,位于深川区)。当时中小型印刷厂主要集中在芝区[14](现在叫港区),在那一带的工厂里,《步》也赢得了一些读者。

编辑有柴一、金子、金野和柴田,他们跟芝区田村町的小野印刷的老板关系不错,所以他们就利用业余时间,到小野印刷去,借用那里的车间,在那家工厂的工人樱井福平[15]、山县円次[16]、重田胜夫等人的帮助下,一起为杂志拣字、排字,并借用那里的机器印刷杂志。

在《步》的出版和印刷的过程中,许多来帮忙的青年工人得到了教育,他们后来构成了创建俱乐部芝区支部的核心。

第一期《步》的成功,让青年们大受鼓舞;很快就出了第二期和第三期。许多工厂里都出现了这几期杂志。

这些活动很快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柴田隆一郎、白石和柴一很快就在东京印刷找到了工作,虽然只能当临时工。多亏了《步》的读者的积极工作,才能获得这样的成果。东京印刷是一家大公司,雇用了许多青年工人,而柴田就是要把这些工人组织起来。我当时也在东印工作,所以柴田也来跟我打招呼。后来,柴田也成了经常到东印打工的临时工团体的一员。

不向风暴低头│第三章 播种者——出版工俱乐部的筹备时期-激流网“步”团体的恳谈会(一九三四年),这是运动的发端

注释

[1] 即九一八事变。——中译者注

[2] 共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印刷株式会社)于1897年创立于东京,原名博文馆印刷工厂,1925年与精美堂合并后改称共同印刷;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于1876年创立,原名秀英舍,1935年与日清印刷合并后改称大日本印刷,它现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印刷企业之一;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于1900年创立于东京,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印刷企业之一。——中译者注

[3] 即1931年4月1日颁布的《重要产业管制法》(重要産業統制法)。——中译者注

[4] 应为1932年9月6日颁布的《商业组合法》(商業組合法)。——中译者注

[5] 坂村战后经营印刷业,但很年轻就去世了。——原注

[6] 京桥是东京的一个地区,1878年设区,1947年与日本桥区合并为中央区。——中译者注

[7] 立石是东京都葛饰区的一个地名。——中译者注

[8] 白石在战后建立了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印刷所、晓印刷公司(あかつき印刷),并担任常务董事,培养了大量干部,对全国的民主印刷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九五九年去世。——原注

[9] 《新潮》(新潮/しんちょう)是新潮社发行的文艺月刊,创刊于1904年5月5日;《文学界》(文學界/ぶんがくかい)是由文化公论社创办的文艺月刊,1933年10月创刊,现由“文艺春秋”发行。《新潮》、《文学界》、《群像》、《昴》和《文艺》号称日本文坛五大文艺杂志。——中译者注

[10] 白石光雄追悼文集刊行委员会,《与赤旗在一起》(アカハタとともに),。——原注

[11] 战后,柴田一郎当上了江户川民主商工会会长,后病逝。——原注

民主商工会是日共组织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团体,它们的全国组织是全国商工团体联合会(全国商工団体連合会),1951年8月3日成立。——中译者注

[12] 俳句(俳句/はいく)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每首俳句由三行组成,每行各有五、七、五个音节,不须押韵。——中译者注

[13] 川柳(川柳/せんりゅう)也是日本的一种定型诗,跟俳句一样,每首川柳也由三行组成,每行各有五、七、五个音节。——中译者注

[14] 芝区(芝区/しばく)是东京都的一个区,1878年设立,1947年并入港区,现为港区的一个町。——中译者注

[15] 现在姓吉村,战后当过东洋经济印刷工会委员长。——原注

[16] 战后当过日本共产党山口县赤旗分局长。——原注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不向风暴低头│第三章 播种者——出版工俱乐部的筹备时期-激流网(来源:彼得格勒来信。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