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篇文章里,心理学工作者分析了流水线工厂对外出务工者心理状况的各种消极影响,并且为工友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实用的自我照顾和危机预防方法。各位工友可以保存收藏,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推荐给其他工友看。

流水线与自我关怀:日复一日的心灵之战-激流网插画师:补药脸

过去三十年内,我们见证了史无前例的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人口迁移,数以亿计的人朝着红布白字写着“大量招工!薪多粮准!”的城镇涌去。

一排排密集的工厂互相挤压着,马路上有数不清的工装穿梭在车流小摊间。尽管离开家乡谋生计本是条值得期待的路,但转眼就来的就业难,工厂要求不合理,干涉人身自由,劳动报酬低,工作时间长,医保社保缺失,工作环境风险大,居住环境艰苦,子女教育资源不良,还有来自城市居民的歧视排斥等等,就像一张钢丝网让外出务工者悬吊其上,进退不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准则,心理健康包括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主权、竞争感、代际关系,它还包括实现自我潜能、处理生活一般压力、有效工作、服务社区等等,不同文化下对此定义有所差别。

在深圳、海口、重庆、东北等地的研究中都发现,外出务工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平均水平,而且外出务工者的心理异常率和各项症状的患病率都比在家务农者要高。

一旦进入四处潜伏抑郁和焦虑的车间,从第一天上岗开始,工友们就需要尽早开始觉察自己内心缺乏排解的情绪,并且制订一系列心理计划来应对突发事件,保持内外协调的健康状态。

“作恶多端”的流水线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仅是跨省前往广东省的外来务工人员都超过1.5亿,约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1/3。

其中,有超过一半人都在各类制造业工厂从事流水线生产工作。

生产流水线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组织起来的高效率生产形式,几万人构成一整个车间的流水线,但却离“人性化”相距万里。巨大噪音锤击耳膜,厂房气味混杂不堪,工人被按进一个个小格,面对日夜竭力吐舌的机器,每个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仿佛肉躯是为了工业流程而存在,12小时连续重复同一套动作,直至肌肉僵硬。稍有不留神就会被指责和打报告,积压的货物让人无意识地继续伸手,一秒一秒,消磨掉人的历史和未来。

据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的报告,流水线工人易患上心脏病和胃溃疡,寿命较短。当人每天超过10小时从事同样的任务,精神经常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休息时间不足,身体大脑得不到放松,很容易诱发焦虑情绪。同时,枯燥乏味的流水线作业,收入低但责任过重等因素又容易诱发抑郁情绪。机体和情绪长期超负荷运作,劳动者容易对自我现状不满,导致各类躯体症状和情绪障碍。对此,也有许许多多因素决定着劳动者能否挺过这样的日子。

1.劳动者自身因素

(1)重新安置生活

初期对接工业生活是艰涩困难的,融入需要一段时间。迁移和流动使得外来务工者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发生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态度、意识和行为的改变。在欧洲,移民人口相较本地居民存在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工作环境不安全、背井离乡远离熟悉的社会支持,都被列为导致心理健康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但是,外出务工本身就是为了改善经济情况和脱贫,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不想再回到老家面对田埂和蔬菜,这种动力源又是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在珠三角,不少工友夜里住在出租屋里捋顺舌头学说粤语,打通语言关,努力适应生活。

流水线与自我关怀:日复一日的心灵之战-激流网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画家:白熱灯)

(2)性别

在北京打工行业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务工人群中,男性抑郁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3倍。但如果把范围放大到全部社会人口,结果却恰恰相反。

男工友们在承受什么?国内外调查结果均表明,男性面对抑郁情绪时更倾向于采取沉默或愤怒等消极情绪调节方式,而这种调节方式在日趋麻木的车间里或许会加重抑郁。良好的社会支持是防止抑郁产生的重要因素,没有被“男性气质”所束缚的女工友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源往往多于男工友——尽管因为外出务工者流动性强,这种友谊和爱情也极容易在飞快旋转的钢铁机器里被牺牲。但是好歹她们能哭、能心碎,崩溃流泪过后也许能换来一丝平静。

(3)压力疏导技巧

在心理技能方面,约80%的劳动者排解压力时都倾向于向朋友倾诉或憋在肚里自我消化,仅1%的人会求助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大部分企业都不会帮员工找到排解身心压力的有效途径,不管是遇到歧视、绝望还是失恋,我们几乎无人可说,只能依靠自己。这种情况不容乐观。建立服务工人的心理咨询机构、网络咨询社区确实很有必要。

(4)社交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极大,但因为大部分工友休息时间少,互相沟通的机会也少,部分工厂甚至要求员工单独作业,禁止聊天,致使劳动者之间虽然都认得脸,却很少讲话,也无法建立深层亲密关系,缺乏沟通与经验交流,更难克服不时爆发的情绪问题。往往有矛盾爆发后的第二天,就有人卷铺盖走了。走是因为在这里看不到希望,也是因为要去别处寻找希望。

2.工作环境设置

(1)温度

美国心理学家弗格森证明,工作环境的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时,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最高,但调研发现,一些类别的流水线车间温度在30-35度之间,温度过高较易引起心情烦躁和焦虑,心情烦闷让我们较易对外界变化的感知出现迟滞。

(2)工作时长

大约一半的流水线工人时长超过12小时,剩下40%的是9-12小时,只有不到10%的流水线工人工作时间在科学证明最高效的8小时左右,连续体力劳动四五小时后仍然可能没有午休时间,这种过载的状态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

流水线与自我关怀:日复一日的心灵之战-激流网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

3.组织管理情况

(1)人力资源管理

工厂极少珍惜某个人,经常能听到“你不做,有的是别人做”这类话,在挑选人员时也赤裸裸地只考虑“她是否能干?肯干?会干?”,缺少对劳动者自尊的基本尊重。维护劳动者心理健康,首先要把人当作人,而不是一种“去人格化”以后的资源。

(2)工资计算方式

在车间,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较多体力和耐性,当职能划分混乱,劳动者容易因为付出得到不对等产生矛盾。一些行业还保留着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87.4%的工人对计件型工资不满意,稍有不慎就返工,被扣到没几天工资,并不能带来安全感。研究表明,绩效工资的劳动者效率最高、心理安全感最强,这种工资计算方式比计件型更能调动积极性和主观幸福感。

(2)职业培训和规划

流水线工厂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和文化活动普遍不多,进厂培训也只是在会议室参加。工友们经常需要在一大片黑压压的人头里竖起耳朵,记住哪些专业术语和规章制度,没有解释和教学,记不住就走人。

(3)精神文化生活稀缺

精神文化生活稀缺,难以满足劳动者自我实现和长远规划的需要,这明显有损心理健康。有的工友会将全部业余时间用来学习技能、看国外电影,了解其中的文化和故事,想着未来的路。学者认为,要丰富劳动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就应该在社区里建立免费的图书馆、影视室。

(4)户籍制度

农村户籍的劳动者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城市户籍。有学者提出,外出务工者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对工人的制度性歧视。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才能解开外出务工者经济、政治都被边缘化的症结。

总的说来,心理应激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如果这些应激因素长期存在,得不到社会支持,身心负荷就更大。流水线管理层可以通过改进管理、强调职业保障、增加福利待遇等方式来化解工人的心理障碍,同时建立相应的内部沟通渠道,加强针对性的干预,让工人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

写给工友:自我照顾和危机预防

1.识别早期危机信号

台风暴雨来临前,云层流转,天色变暗,人们得以作出应急准备。在心理健康恶化前,身体往往也会先透露一些讯号给我们作准备。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些躯体不适时,要记得压力反应也会引发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消化不良等生理机能反应,而长期感受到隔离、疲劳和孤独,也会让人头痛、头晕、肌肉酸痛、全身疲乏等等。作为劳动者,我们容易持续暴露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下,由此引发记忆力减退、不愿与人沟通、失眠、早醒、无助、绝望、意志减退、自信心不足、悲观心态、对自己满是负面评价等状态。早点发现,就可以早一点开始调整。

你可以找两张空白的纸,整理出对你来说状态不好时会发生的变化,以及大大小小带给你压力的事情,在工厂、在宿舍、在老家、在网络上,有多少平常不曾留意的小事,却会平添一份心头负担?这个过程会让感受重新鲜活起来,让匆忙流逝的时间放缓。

流水线与自我关怀:日复一日的心灵之战-激流网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

2.制定自我照顾计划

抵御疾病最好的防线,是预防。在打点滴之前,预防其实是防止疾病入侵最关键的一道防线。维持健康,最基本的是每天按时进食睡眠,有一定运动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稳定的生活节律,如果可以的话有较稳定的亲密关系,这些因素本身就给人上了好几层保护套。

研究发现婚姻、年龄增长等因素本身就具备一定“优势”和保护作用,未婚者抑郁检出率是已婚者的1.9倍,而年纪小的人也比年长者表现出更多焦虑症状。

不论身处什么年龄阶段,如果我们细心觉察自己,往往会发现有些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但我们却从未为此准备或制定计划。

在WRAP身心健康行动计划中曾提到,哪怕是来例假、迟到扣工资、和朋友闹别扭这些小事,人都需要为此做出一定的心理计划,更别提和亲人重逢、车间起矛盾、恋爱分手这些工人会遇到的大事了。我们可以再找一张白纸,列出能让自己感到心情好、放松的事情,琐碎如同唱歌、洗澡、拍拖、睡觉、发呆这些都算,想到哪写到哪,你会惊讶原来变开心的小方法还不少。情绪有很多时候都来自激素变化和生理现象,当我们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起码可以让自己有继续作战的能量。

心理健康从来都不是个体先天能力的问题,而是生理、社会、文化、基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社会性问题,除了需要普及提高个人本身的心理能力,也需要社会各界和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 积极关注外来工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寻找提升外来工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对个体而言,了解自己的规律和学会调节情绪,是每个人达到基本幸福的必修课。

在下一篇专题文章里,我们还会推荐一些简单易用的心理情况测量工具,希望给各位工友更多工具性的支持。敬请期待!

为了更好地服务关注激流网的老师和朋友,特开通激流网会员办理通道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避免失联请+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流水线与自我关怀:日复一日的心灵之战-激流网(作者:砍妹。来源:尖椒部落。责编:毕非)

参考文献:

Park,A. & Wang, D. (2007)。Migration and urban pover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Bonn, German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ur (IZA)。

Wong,D. F., He, X. S., Leung, G., Lau, Y., & Chang, Y. L. (2008)。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43, 483–489.

Fox,P. G., Burns, K. R., & Popovich, J. M. (2001)。Depression among immigrant: Mexican Americans Mexican women and Southeast Asian  refugee women in the 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ic Nursing Research, 7, 778–792.

Murphy,H. B. (1997)。Migration, culture and mental health.Psychological Medicine, 7(4),677–684.

Nolen Hoeksema S., Larso J., Grayson C. (1999)。Explaining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depressive symptom. J Perl Soc Psychol, 77(5),1061-1072.

胡娟霞。近十年来国内农民工研究综述。 社会心理科学,2010, (7)。

黄敏儿,郭德俊。(2001)。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5(6),438-441.

廖珂, 刘芳, 白晓玉, 周莎莎, 钟毅平,丁道群。(2011)。民营企业流水线工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究。 社会心理科学,26(123),99-110.

刘晋洪, 张泉水, 夏莉。(2007)。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5(7),644-645.

许颖,纪颖,袁雁,潮阳,常春。(2012)。城市流动人口抑郁症状现况调查。 社会精神病学,26(2)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