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当我想起以前和人针对某个问题讨论的时候,我的脊背就开始发凉。
不管是去外面听课,和朋友深夜长谈,还是在社团里讨论。和人交流讨论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就是:你不知道你不在场。

“不在场”,事情已经过去了,当你回忆时,才发现那时讨论的,你连问题是什么都没抓住,然后以自己非常狭隘的角度论述。心里还默默地骂对方是不是一个傻逼,连这个问题都还要讨论。如果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你还能回想起来),就能彻底的真正感受到那一刻,你并没有在场!

这事想想就可怕,对于我来说,我错过了很多进步的机会,错过了很多纠正错误观念的机会,也错过了很多向别人学习的机会。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要研究,就得先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

我要怎么样才能听懂你所说的话?

你可能马上就会跳起来说,“这和你看的书,对事情的了解程度有关嘛!”对,能否听懂确实首先和信息的输入有关。而在今天,我们一般是怎么获取资讯的呢?微信,微博,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电视里……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手机的普及,使我们每个人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身边同学,朋友,亲人今天干了什么,你关心的美国大选时中特朗普和希拉里时每一秒的选票上升与下降,你都能和美国人民同时知道。有人说,互联网将我们每一个人都连在了一起,整个地球就是一个村。可事实并不尽然,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把世界连在了一起,反而使世界碎了一地。以兴趣为基础的各种垂直的小组,社群,社团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中的不少人一有空便盯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们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共识,因为信息传达效率增加的同时,信息解读的维度——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看法——也同步增加。我们已经很难在身边找到和自己看法一样的人了。

对于这一现象,曾任奥巴马总统法律顾问的凯斯·桑斯坦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信息茧房”,非常精妙(见其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他认为,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信息总是由我们的个人偏好来决定的。比如今日头条,我们知道,今日头条和传统媒体不一样,它有精准的推荐功能,是完全由算法来完成的,今日头条的CEO张一鸣就说自己是一家数据算法公司,而非一家媒体。张一鸣说,你用的时间越多,今日头条就越懂你,而你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这形成一个正反馈。算法的第一步是获取数据,什么数据呢,张一鸣认为有三类:

第一类是用户的动作特征,点击、停留、滑动、顶踩、评论、分享,这些是最主要的数据。

其次是用户的使用环境,他是在WiFi还是3G环境,他的GPS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他是离开他的常驻地还是在旅行状态,甚至包括白天还是晚上,包括今天的天气,是否是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特征数据。

第三是用户的社交数据,今日头条一直都鼓励用户进行社交帐号登录,将近有一半用户都会以此登录今日头条。比如他用微博登录之后,我们可以获取他的微博身份,这些数据都会成为各种特征而被系统学习到。

因此,就像今日头条的logo里写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种模式正是桑斯坦书里所说的个人日报(Dailyme),每个人打开后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我们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我们的朋友圈,我们是苹果粉,米粉等等,我们被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所有东西禁锢在一个充满偏见,却自认为那就是全部的世界。我们变得相互难以理解,难以沟通,我们可能呼吸同样的空气,睡在同一个屋子,可彼此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另一个例子是电视:电视的发明可以说堪比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你能想象一家人吃完饭后就坐在屋里哪也不去,盯着一个黑乎乎的正方形,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吗?简直比宗教还厉害——宗教尚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汇聚全国各地的人做同一件事。所以,当初乔布斯看到无数人痴迷电视时,说道: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看着电视就会想,这里面一定有阴谋。电视台想把我们变傻。可是等你长大一点,你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电视台的业务就是人们想要什么它们就给什么。这个想法更令人沮丧。阴谋论还算乐观的!至少你还有个坏人可以打,我们还可以革命!而现实是电视台只不过给我们想要的东西。

持阴谋论见解的人会说,电视就是用来愚人的,用来愚乐大众。此说不然。比如,美国现在收视率最高的新闻台是艾尔斯的Fox News(福克斯新闻)。在他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新闻一定得是客观中立的,否则不能称作新闻。但艾尔斯不这么认为,他说:

第一,电视频道就那么多,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迎合更多的观众;

第二,新闻怎么能客观呢,一定得有立场,要能提供主观观点。

于是,在不到六年的时间内,福克斯新闻频道的收视率就超过CNN(Cable News Network-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后者可是美国版的“新闻联播”啊!很快,排名第二第三的全加起来都没有福克斯新闻的收视率高,完全甩他们几条街。其中的秘密不言而喻,福克斯只拥护共和党政府,鲜明地站在右翼这一方。

媒体是观念的军团,这话一点也没错。 “后真相(post-truth)”一词曾被牛津词典评为2016年年度词汇,而所谓“后真相”的意思就是,真相本身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这件事产生的情绪。人们不再关心某种主张是否真实,而只在乎他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自己的心理感受。我们是在选择符合自己利益、感情和观点的“真相”。至于真相是什么,我不需要知道,也不想知道。多么可怕!

那么,如果我们刻意去打破这些算法,打破这种信息壁垒,我苦修,尽力排除这些个人利益感情的成分,我们是否就有可能获得真相呢? 

历史上最沉着冷静的哲学家之一弗兰西斯·培根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提出了“四假象说”:

1、种族假象

这是根植于人类种族的一种偏见,它使得感官和心灵总是以人类的尺度而非自然界的尺度来作为认识的根据,从而使自然事物的性质遭到某种偏见的扭曲。也就是说,对事物的认识是受限于我们的感官通道的。例如,蝙蝠通过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它“看见”的世界是凹凸不平的黑夜。你说,哪一个世界才是真实的?

2、洞穴假象

这是指个人受其习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偏见,就像每个人都居住在自己的“洞穴”里,自然之光照进洞中经过析射而改交了颜色,从面导致了认识的偏差。我们的判断和思维都会受到自身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我们都是“井底之蛙“。

3、市场假象

这是由于语词的误用和歧义而引起的谬见,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过程就同市场上的买卖交易一样,如果使用的概念不当,就会造成理解方面的障碍。例如,我们得到的很多信息,包括广告、宣传和电视新闻等等,可能都是别人有意编造的产物(想想遍布各大网络的“标题党”,利用标题产生的歧义误导人,与实际报道偏差很大)。像市场上一样充斥着各种信息,而你的认知就是在这噪音中建立起来的。

3、剧场假象

它源于人们对权威、教条、传统的思想观念的盲目信仰,人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对各种思想体系的“剧本”信以为真,丧失了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比如,我们去看一场电影,感动的泪流满面,但其实这些都是导演安排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习惯,就犹如电影中的那些套路。电影按套路展开,我们的看到世界是按我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展开的。而这些思想观念通常都是由权威、传统文化、主流舆论所潜移默化而确立的,而你全然不自知。

因此在培根看来,我们看到的事物,人,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是假象。我们或许并不知道真相是什么。

因此,就算我们把个人的感受,立场都排除在外,我们也很难找到真相。因为横亘在我们和真相之间的,并不只有个人情感和倾向,至少还有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和传统观念、主流舆论及思维习惯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了上述种种因素,我们才能较大程度地听懂别人说的意思,才能真正理解对方。而理解,是沟通的基础。

下面从曾和别人讨论过的两个问题来看看,我当初是如何幼稚的(╯︿╰):

问题一、资本家宁 “倒牛奶”也不给穷人

记得当初和学长聊到生产过剩时,说一个牛奶工厂因为市场上的价格过高,很多人买不起,导致牛奶大量剩余,而资本家会把多余的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

我当时说道:

资本家是傻子吗?价格高了可以调低啊!

学长:资本家是什么人,他怎么可能把价格调低,调低了就不是合格的资本家。

我: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长:价格当然是资本家定的,就是来赚消费者的钱。

我:价格不是由人决定的,哪怕你是资本家,政府。价格是由,且只能由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决定。牛奶被剩余了,一定是这个价格高过了市场出清价格,所以市场给出了一个信号——产品剩余,因为你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你就不得不把价格调低,

价格回到市场出清价格,也就是产品不再剩余的状态。

学长:你太理想了,资本家可不是这样的。

我:资本家也是人,他就算不去降低价格,也可以拿去送人啊,白白倒掉,不是可惜吗?

学长:对,资本家当然也是人,我们并没有说,资本家倒牛奶是因为道德败坏,你说的很对,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本家倒牛奶其实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你说的理论很对,但和实际是有差别的。我们就拿美国上世纪30年代为例,美国大萧条

资本家怎么倒牛奶的。

在大萧条时期,农业生产严重过剩,对于牛奶行业来说,如果按你说的市场出清价格,一瓶牛奶的价格会跌到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我们假设我们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牛奶厂的老板。面对牛奶大量的堆积,卖不出去时,你怎么办?我们至少可以想

三个办法:

1、能捞多少是多少,我降价出售

2、先存着,等价格上涨后再卖。

3、长痛不如短痛,倒掉牛奶,杀掉奶牛,让市场供大于求,然后依然高价卖出。

第一条就是你说的,我让价格自然低落。可能吗?不可能,这事在大萧条时期就没发生过!你想啊,你低价出售,会带来什么后果吗?表面上是人们至少能喝上牛奶了。由于在这个大环境下,所有人的购买力已经下降了,其实能喝上牛奶的人还是以前高价时买得起牛奶人在买,就算其中有以前买不起,现在买得起了的人,而且还很多,你以为这很好了吗?不,我们忘了一些人,他们就是牛奶厂的工人,他们会因为牛奶的价格暴跌而连饭都吃不上。卖的越多,赔的就越多,最终他们会放弃这份工作。而此时,牛奶再次大量的堆积。整个牛奶行业会瞬间崩溃掉。

再来说第二条,这也根本行不通。要知道,牛奶是新鲜产品,不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保鲜都极为困难。牛奶一般都三四天,一周,最长就两三个月。时间越长,成本指数上升。想通过保存牛奶来谋利,甭想了。

再来看第三条,事实上我们见到的做法就是第三条。把牛奶倒掉,让市场上的牛奶大量下降,让供给达到以前高价时的平衡状态。当时成吨成吨的牛奶被倒掉。这不是资本家道德败坏,这是他们理性的选择。而且,强烈要求倒掉牛奶的不是资本家,而是奶农,如果降价出售,他们将连饭都吃不上。

上面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我只是从自己所处的环境去思考,死读书,想法太过理想化。

问题二、教育公平问题

一天,我又看到学长走过小操场,我逮住机会,问道:中国的教育问题怎么样

学长:现在中国教育走的是市场经济,资本的介入,导致很多的很不公平。超级中学,重点大学(985,211)这些像抽水机一样,疯狂的把资源吸过去,大大加大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我压住火气,大声问道:这怎么就叫不公平?

学长:你看那些重点大学,像清华北大,农村的孩子所在的比例越来越少,寒门难再出贵子,这对于那些底层人的孩子就是不公平。

我:这算什么不公平,我觉着很公平,太公平了。我进名校,进实验班。那是因为有能力。我努力,我付出了,我自然得到好的资源。这不公吗?这怎么就不公平呢?

学长:这种人是很少的。绝大部分人,是进不了名校,甚至都上不了大学。我们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回到教育的本来功能上,教育是用来培养人的,不分你是什么人,你是乞丐,是工人,是农民,还是有钱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资源都应该差不多。要知道,教育在计划经济下是素质教育,是大众教育。没有超级中学,重点大学之分。资源分配基本很平等。而现在呢?教育是精英教育,是应试教育。这完全脱离了教育的本质。

我:教育不培养人才,那我们现在这些学校是干什么的,老师是干什么的? 我开始不屑地大声问道。

学长:现在的学校当然也培养培养人才,但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很小的一部分。市场经济进入教育行业后,一切都变了。可能我们自己就是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大学,从来没离开过学校。反而对教育市场化无感。我就拿美国的学校举例子。美国教育的市场化非常成熟,非常具有代表性。在美国大学排面里,排在前面的基本都是私立大学。像我们熟知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些私立名校,学生一年的学费就是30—40万,他们还会接受来自资本家的大量捐款。那么这些学校接受这么多的捐款和学费都拿去培养学生了吗?拿耶鲁大学来说,它在学校和学生教育上只花掉捐款里的4.3%,去年,耶鲁大学的捐款是250亿美元,而他把其中一半都送去了华尔街,交给了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去运营,2014年,耶鲁在教学上只花了1.7亿美金,而支付给华尔街基金经理的管理费用就高达4.8亿美金,这完全不成比例!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大约管理着美国大学所有捐款里约2000亿美金,而华尔街的基金管理人收取2%的管理费,这意味着美国的顶尖大学每年要支付40亿美金给华尔街。为什么这些大学如此有钱?这和美国的三条免税政策有关:

第一项政策,给大学的捐款不用交税,这条政策每年减免了大概12亿美金的税款。

第二项政策,大学的资本投资收益不用交税,这条政策每年免掉了129亿美金。

第三项政策,大学可以以非常低的利息借钱用于投资,然后,再以很低的利息来还钱。

这简直就是避税的天堂啊!就连美国特朗普都说,现在的美国的大学,尤其是那些顶尖大学,正在拿纳税人的钱去养肥华尔街。所以说,在资本主义经济下,教育不是用来培养人,不是来维护社会公平,而是一个赚钱的机器。

这就是培根所说的“洞穴假象”,我从小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的思考方式、行为习惯都是在这个环境之下形成的。想想就可怕,我竟然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的价值观可能像手机应用一样被“预装”,我们以为这个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却从来没有想过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我怎么才能听懂你所说的?”这个问题包含了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认知。想到“不在场”的状态几乎每天都可能发生,脊背自然阵阵发凉。

参考资料:

信息茧房:http://wiki.mbalib.com/wiki/%E4%BF%A1%E6%81%AF%E8%8C%A7%E6%88%BF

后真相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8E%E7%9C%9F%E7%9B%B8/20232790?fr=aladdin

今日头条张一鸣:机器学习能带来更有趣的世界吗?

http://tech.qq.com/a/20150117/028871.htm

福克斯新闻缔造者:坚守右翼立场 捧出三任美国总统

http://www.sohu.com/a/142425107_119038

别想说服我!https://www.guokr.com/blog/451353/“四假象说”

“倒奶”经济学——终于明白奶农为何倒掉牛奶也不送人

http://dsj.voc.com.cn/article/201501/201501141613009005.html
HOW THE RICHEST U.S. COLLEGES GET RICHER THROUGH HUGE TAX SUBSIDIES
http://www.newsweek.com/2017/05/19/tax-havens-richest-us-colleges-get-richer-606707.html
The Salmon of Doubt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632413/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我怎么才能听懂你说的?-激流网

(作者:大龄婴儿。责任编辑:小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