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及启示-激流网


列宁:要进行顽强的工作,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口头上成为党组织的基本细胞。

中共中央《组织问题决议案》:一切工作归支部。


中共早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及启示-激流网中共四大《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

正文共:13377字,预估阅读时间:34分钟

目录

一、中共基层党组织的意义、功能和工作

二、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容

(一)支部发展党员标准及程序

1.入党标准

2.党员发展程序

3.党员干部的标准

(二)支部的组织工作

1.发展党员

2.对党员的教育和宣传

3.支部的组织和支部的生活

(三)支部的外部工作

三、经验与启示

(一)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群众的核心

(二)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发挥的功能

(三)注重党员的发展和党员的教育

附录一:中共早期党章中的的党员标准及程序

附录二:《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


无产阶级的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基本职责就是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为了实现使命,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建立坚强的党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重要任务之一。其中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而巩固党的基础,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和中国共产党都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过程中,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党的基本细胞和群众的核心。首先,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1906年5月,列宁在《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现在还有一项重大的和非常严重的任务:在党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进行顽强的工作,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口头上成为党组织的基本细胞”。其次,党的基层组织是群众的核心。1908年,列宁在《走上直路》一文中将党支部置于比党的中央机关、秘密出版物更加重要的地位,“坚强的秘密的党的中央机关,经常出版的秘密出版物,而更主要的是工人当中同群众有直接联系的先进分子所领导的地方党支部,尤其是工厂的党支部——这就是我们赖以建立起革命的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的不可动摇的坚强核心的基础。这个秘密的核心将会通过杜马和工会、合作社、文化教育团体等空前地无限广阔地伸展自己的触角,扩大自己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早期,按照列宁主义组织原则提出了深入群众和党内进行适应革命的组织和训练的要求。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党成员的增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出来。1925年中共四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层组织建设规范进行了规定,在中共的基层组织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中共基层党组织的意义、功能和工作

1925年召开的中共四大面临着民主革命迅速发展,面对群众逐渐高涨的革命热情,中共四大及扩大会议的决议对于发动群众壮大自己力量,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首先是组织问题对党的重要意义。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决议案》,认为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时期,“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就必须极大地密切与广大劳动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关系,必须由“宣传小团体的工作进到鼓动广大的工农阶级和一般的革命群众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扩大党的数量,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党员们受其所隶属的区执行委员会、地方执行委员会及支部干事会的指挥。”

其次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和职能。中共对与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与列宁的组织原则一致,将党的基层组织定位为党的基本单位和群众的核心。192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提出支部的职能主要有七个:一是党的基本组织和党的组织单位;二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学校;三是党在群众中的核心;四是发展党的工具;五是党的生活中心;六是党的战斗的武器;七是党的实际监督党员工作的机关。首先,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单位,承担着对党员进行宣传和教育、发挥党组织作为党员的生活中心、党的战斗武器、监督党员工作的职能。只有作为党的基础的党支部的坚固,党组织才能成为牢不可破的坚固的组织,才能承担起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使命。其次,作是群众的核心,是支部所在的“各工厂、矿山、学校及某区域”的核心,这要求支部必须尽可能地联系群众。党支部既是“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需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的要求、群众“对于革命的情结”。党支部也要通过关心群众的利益,将党的政策和和计划群众中宣传、执行,调动,让群众接受党的领导。

最后是党支部的工作。1926年7月,中共中央在《组织问题决议案》[1]中对党支部建设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总结。针对当时存在的多数党支部认为组织工作只是技术问题,不能认识组织工作的政治意义,支部工作徒有形式,尚未真正建立的问题,重申了支部组织工作的政治意义,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也即各支部里都有全党形式的各样工作,例如职工会运动,农民运动,协作社,济难会,妇女运动,青年运动,分配书报,介绍同志,报告消息,交通传达等。当然具体需要按照各支部的情形,依据人数和环境的需要而定。不难看出,党的支部具备党的工作的全部,成为党得“基本细胞”,每一个支部都与各个阶层的群众密切联系,使得党的基础能够真正建筑在各个支部上,各个支部成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群众得核心。

二、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容

(一)支部发展党员标准及程序

1.入党标准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党员资格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这一条事实上包含了三个条件:1.承认党纲;2.对党进行物质支持,也就是缴纳党费;3.加入党的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参与。

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五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之后,正式确立了这三个核心标准。三个标准中,“对党进行物质支持”主要是缴纳党费,这是是党员的义务,缴纳的费用也是党的活动经费的来源之一;“承认党纲”是思想认识标准,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由严格到趋缓;而加入党组织,是一条重要的组织标准,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下面将重点详述“承认党纲”和“加入党的组织”。

“承认党纲”需要一定的政治觉悟水平,但不严格要求理论素养。中共的实践中,随着革命形势的高涨和群众工作的开展,该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严格到趋缓,从需要经过政治训练和学习才能入党到有政治、阶级觉悟即可入党,入党后对党员进行教育训练的过程。在中共早期,斗争环境恶劣,作为地下组织,出于组织安全性的考虑,党员必须经过一定的政治训练训练。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共早期党组织发展缓慢。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制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2]中批评了当时发展党员的“错误观念”——“以为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了解马克思主义,都应有高度的工作能力”,“大半主张党员数量上的发展,当以党的内部教育能力为限”。而认为应该利用当时的革命潮流,加快吸收革命的群众入党,将其组织起来,认为“社会上一切革命分子,只有加入我们党后,才有收到党的训练及真能了解党的理论之机会”。陈云在1939年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对标准的认识程度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每个入党者必须承认党纲,但这不等于要求精通党纲”,“因为精通党纲,是要有理论修养的人才行的。如果要求加入党的人特别是工人、农民、必须精通党章党纲之后才能入党,这样不仅会把许多要求入党的革命的优秀分子拒之门外,而且也是否认了党对于党员的教育的责任。”

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至1927年,民主革命迎来一个高涨期。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方针:明确了无产阶级需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取得领导地位,提出加强组织建设,加快党员队伍扩大,使得中国共产党从宣传性的小团体成为有强大群众基础,能够鼓动广大工农阶级和一般革命群众的革命党。与该方针相适应的,是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的变化。《对于组织问题决议案》[3]指出“现在有些地方吸收党员的方法,如广东有先进过十人团,各地有实质经过社会主义青年团而后入党,实与吾党组织的原则相违背,应即更改,因为有阶级觉悟的分子,多应直接加入本党。”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制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4]中提出,随着民族革命运动的高涨,群众的政治觉悟正在增长,提出要“利用这个革命潮流”,“对于革命的工人、学生、农民,免除入党之手续上的繁重形式,工人农民候补期一月,智识分子三个月”。同时,党加强了对基层组织的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宣传,支部内部设置教育宣传员,对党员进行政治教育和注意宣传,使得“支部的同志对于现在的中国和地方实际政治问题有个明确的观点,对于注意有系统的知识,尤其更重要就是要能使普遍的同志能以理论的观点去分析现在各种问题”。[5]

“加入党的一个组织”,是三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党的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该标准曾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引起激烈的争论,列宁对此标准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对该标准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无产阶级“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一支工人阶级的大军”。在无产阶级的各种组织中,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领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方向。这就要求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是一个集中统一、组织严密、有坚强战斗力、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对于党员来说,只有每个党员都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才能保证全体党员都能够受到党的教育,形成高度的纪律性,才能保证党对每个党员的活动都能够进行切实的领导,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除了以上三个核心标准外,针对党员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会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为规范的要求。例如,1929年,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根据当时红四军中党员占比少,党员阶级构成复杂的特点,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发展党员的五个条件:1.政治观念有没错误(包括阶级觉悟);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只有“五个条件完备的人,才能够介绍他进党”。

2.党员发展程序

中共的党员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入党介绍人、预备期、党组织批准在内的三个程序。这三个程序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较为注重灵活性,针对不同阶级背景、不同发展时期,都有一定的变化。

关于入党介绍人。中共二大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入党需要有一位入党介绍人,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将入党介绍人增加至2位。1927年中共五大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召开,面临党员损失惨重,革命陷入低潮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改章程》入党介绍人减少至一位。中共六大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则按照不同的阶级和职业,区分了入党介绍人的人数,工人的入党介绍人最少,只有一人。

关于党员的候补期制度。党成立初期,党章就规定了新入党的同志要经过预备期考察,当时称为候补期。党的三大通过的修正章程规定,申请入党者经党组织批准入党后称为候补党员。该修正章程第一次规定了候补党员的资格,规定须有正式入党半年以上的党员2人介绍,且候补党员有一定的候补期,劳动者3个月,非劳动者6个月。候补期内的党员相较于正式党员而言,只能参加党的基层组织的会议,且只有发言权和选举。

3.党员干部的标准

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对于党员中产生的党员干部会有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个人品质三个方面。

党员干部具有重要意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时期的入党的标准中,对于党员的理论素养、工作能力等并无严格的要求,这意味着党员中在政治和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个人品质上存在差异。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想得到更好地贯彻实施,就需要党员干部通过在党员中的宣传、教育、组织和模范作用来实现。所以,历史上的革命领导人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八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也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对于党的干部的标准,毛泽东和陈云都有过阐释。毛泽东曾经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阐述:“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有学者整理过毛泽东对党的干部的几个要求:1.要系统地、实际地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2.把维护党的团结作为指导自己言行的标准;3.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4.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5.要克服官僚主义,警惕特殊化、贵族化。[6]

陈云也曾经提出过挑选干部的标准,认为能力和政治缺一不可,但主要的是政治,具体包括:(一)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二)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三)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四)守纪律。[7]

(二)支部的组织工作

1.发展党员

“支部是发展党的工具”,发展党员是党支部的职能之一,支部在群众中做工作,与群众直接接触,从群众中发展党员需要支部去发展,是支部的重要工作。

无产阶级政党负有对无产阶级进行训练和组织的任务,自身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有一定的组织。中共四大前后,面临高涨的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组织问题的重要意义,在党员的发展上,做出了加快发展党员,扩大党员数量的决定。至于党支部发展党员的标准和程序随着形势的具体改变,详见本文“(一)支部发展党员标准及程序”部分。

2.对党员的教育和宣传

党支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宣传,尤其是革命高潮期,大量的党员入党,多数仅有阶级觉悟,在政治素养、无产阶级理论等方面仍需要学习和提高。中共四大在注重发展党员的同时也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使得每个党员在党内接受政治训练和教育,使得每个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要求。

这期间的党内教育工作,以加强对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政策策略的宣传教育为主题。《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中提出“支部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学校”,对党员进行教育宣传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同时要在支部中将党员的思想和行动无产阶级化。

宣传教育采取了多样的形式和务实的方针,主要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标,不拘泥于固有形式。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内教育,包括创办党的机关报,编辑通俗的小册子歌曲,翻译马克思主义的书籍等。考虑到工人党员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不善于听纯粹理论的课程,因此强调宣传鼓动内容要接近群众,使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文字。例如,中共湖南区委将《共产主义ABC》《新社会观》《共产主义与共产党》作为党内教育的教材,要求党员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任取一种进行阅读,并参与支部经常性的讨论。湖南通过举办干部培训班,帮助党员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举办暑假和寒假党校,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对于寒假归家的同志则设立短期农民运动讲习班。同时,平民同乐会、演讲队等活动也成为进行党内教育的平台。[8]

《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对党员的内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1)思想政治化——反对文人和书生厌恶政治的思想;(2)行动纪律化——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倾向;(3)研究系统化——反对浪漫的色彩及学院派的倾向;(4)生活集体化——反对个人主义;(5)要有过于信任党的心理——反对一切主观的见解;(6)养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职业家,反对小资产阶级式的浪漫革命的思想和行为。

3.支部的组织和支部的生活

支部的组织单位是“产业和机关”,“不能以机关为单位组织支部时,则可以地域为标准”。

根据《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基层支部设两个专门工作岗位:一是支部书记,二是教育宣传员。支部书记“不是党的简单的技术人才,而是党的组织员”,主要职责是通过统筹、参与支部的工作,教育、指导支部同志使得党支部能够发挥出七项职能。而教育宣传员得职责主要是向支部的同志进行政治教育和组织宣传,“使支部的同志对于现在中国全国和地方实际政治问题有个明确的观点,对于主义有系统得知识,尤其是更重要的就是要能使普遍的同志能以理论的观点去分析现在各种问题。“

“支部是党的生活中心,是每个党员生活的中心”——《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强调“每个党员的生活,应该是党的生活的一部份,而党的生活是集中在党的支部,所以每个党员的生活,不能脱离支部,脱离了支部就不能了解党的全部生活。” 这里强调党员的生活应该围绕党来进行,具体而言就是围绕党支部来进行。这就意味着党的生活的内容丰富,不仅仅体现在参加党支部的各种会议上,参加党的各种工作包括群众工作、组织工作、学习教育,在工作、学习和战斗中不断地磨练和提高,不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这些都是个人的党的生活。

(三)支部的外部工作

“支部是党在群众中的核心”,党支部要在自己所在的群众中发挥核心作用,就需要了解群众的需求,关心群众的利益,对群众进行宣传和鼓动,组织群众斗争,从而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对党支部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做了一些基本规定。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内容一是“看清客观的环境和群众的对象”,二是“研究群众心理和要求”。其次是根据群众的要求提出目标和口号,通过口号对群众先进行鼓动,并借以组织群众。再次,群众工作总应该注意依靠群众中的进步分子,并注意将进步分子吸收进党组织中来。最后,不管是失败还是胜利,都应当巩固扩大群众的组织基础,增加党组织的战斗能力。就群众工作而言,这只是中共在革命初期的规定,而群众工作的经验还会在日后的群众运动和革命斗争中继续丰富和发展。

三、经验与启示

(一)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群众的核心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具有两个方面的定位,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要围绕定位来进行。党支部首先是党的基本细胞,要发挥党的战斗堡垒的作用。从这方面讲,党支部主要是从组织上坚固并壮大党,承担着发展党员、对党员进行宣传和教育、是党的生活中心等职能。只有作为党的基础的党支部的坚固,党组织才能成为牢不可破的坚固的组织,才能承担起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使命。党支部也是群众的核心,是支部所在的基本单位的核心,这要求支部必须尽可能地联系群众。党支部既是“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需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的要求、群众“对于革命的情结”。党支部也要通过关心群众的利益,领导并组织群众斗争,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和鼓动。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职能

党支部的主要职能主要有七个:一是党的基本组织和党的组织单位;二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学校;三是党在群众中的核心;四是发展党的工具;五是党的生活中心;六是党的战斗的武器;七是党的实际监督党员工作的机关。  

(三)注重党员的发展和党员的教育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高涨的革命形势中,群众的革命意识和阶级觉悟也在增长。中共分析了无产阶级政党承担的使命和任务,认识到党员的发展和教育是自身的组织和壮大的必要要求。对于群众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热情高涨的客观现实,简化了入党的程序和严格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发展党的组织。但是在革命队伍快速的扩充中,也注重党员的质量,注重在党内加强对党员的马列主义宣传和教育。

中共早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及启示-激流网

附录二:《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

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

(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五日出版的《校刊》)

(一)组织的意义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时时刻刻在各种不同的复杂环境中引导广大工农群众实行革合。所以它的组织必须特别产密。它与其他的一切社会党的组织根本不同之点,就是它的基本组织是支部,其意义如下:

一、支部是党的基本的组织,是党的组织单位——党没有支部的组织党就是没有基础:支部组织不坚固,党就很涣散。所以党的组织坚固与否,就看他的支部组织得好不好。

二、支部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学校——我们要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只有在支部中去学习,我们要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无产阶级化,也只有在支部中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政策们要我们思想和行动无产阶级化,不是在什么大学校中或是研究室去学习得到的,而是要在支部中去学习。

三、支部是党在群众中的核心——党的一切政策和计划,要经过支部才能实现。不然,虽有很好的政策和计划,也是一纸空文。所以党的政策和计划,全靠支部到群众中去解释,去宣传。去煽动,去实行。

四、支部是发展党的工具——党要发展是要靠各支部去进行这个工作,因为支部是党在群众的组织,它的生活是在群众中的生活,没有群众的生话,就没有支那的生活,所以支部是天天与群众接近的。党的发展是有群众对象的。所以党的发展是要支部去发展党的。

五、支部是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党有文部的组织才能知道群众的要求,群众对于革命的情结;在群众方面才能感觉到党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党在群众中起作用,才能领导群众。

六、支部是党的生活中心,是每个党员生活的中心——每个党员的生活,应该是党的生活的一部份,而党的生活是集中在党的支部,所以每个党员的生活,不能脱离支部,脱离了支部就不能了解党的全部生活。每个党员,脱离了支部生活,就等于脱离了党的生活,脱离了党的生活,就等于脱离了党。

七、支部是党的战斗的武器——党要有战斗的力量,是要有组织的广大群众。党的支部是代表党的一部份有组织的群众,党的所有支部,就是党的生力军之总合。

八、支部是党的实际监督党员工作的机关——每个党员都要尽他所有的能力为党工作,才能称为直正的党员,不为党工作就起挂名的党员,等于非党员,因此支部应当严密的注意按照每个党员的能力和性情去分配他的工作并监督之。

九、总之,支部的组织意义是:

A党的基本组织和党的组织单位;

B党的教育和宣传的学校;

C党在群众中的核心;

D发展党的工具;

E党的生活中心

F党的战斗的武器

G党的实际监督党员工作的机关

(二)内部教育和宣传的标准

十、思想的政治化——反对文人和书生厌恶政治的思想;

十一、行动的纪律化——反对无政府的倾向;

十二、研究的系统化——反对浪漫的色彩及学院派的倾向:

十三、生活的集体化——反对个人主义:

十四、要有过于信任党的心理——反对一切主观的见解;

十五、养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成为无产阶级车命的职业家--反对小资产阶级式的浪漫革命的思想和行为。

(三)外部煽动和活动的原则

十六、看清客观的环境和群众的对象。

十七、研究群众心理和要求。

十八、应用各种方式的口号去号召,聚集,组织群众。

十九、一切口号务使适合群众的要求,而且口号愈简单明了则愈实际

二十、在实际工作中,时时要抓着群众中的进步份子,只有这样才不使我们狐立。

二十一、在日常须导群众共同奋斗中,时时吸收进步份子到我们党中来,以增加党的指导能力和扩大我们的组织。

二十二、应用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机会。时时提高群众的要求和勇气,尤其当群众失望时。

二十三、当群众聚集时,我们应当有计划地组织群众,领导他们去实现我们的政策。

二十四、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作群众煽动的工作,使我们的旗织在一切之先。

二十五、当群众胜利时,我们应当提出新的要求。或扩大旧有的要求以坚固群众的组织,并说明一切胜利,不是客观环境给与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战斗的结果。

二十六、当我们自己胜利时,我们不要骄做,我们应当很小心去更坚固我们的群众组织的其础,以增加我们的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抵抗新的压迫。

二十七、当我们失败时,我们不要失望,我们要研究失败的原因,无论是主视的或是客观的我们都要小心的去研究它,尤其是要研究我们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我们战斗的经验而从事准备新的斗争。

(四)支部的会议

二十八、支部会议的内容

甲、政治报告;

乙、讨论实现党的政策具体的方法;

丙、讨论如何去发展党;

丁、分配同志的工作;

戊、同志工作的批评;

己、报告和讨论党内外生活;

庚、建议。

二十九、支部会议应每一礼并开会一次,开会应有一定的时间和地点。

三十、每次支部会议不一定要支部书记当主席,应由书记指定同志轮流担任,使书记联系当主席的技术。

三十一、同志若因事不能出席支部会议时,应先向支部书记请假,说明理由,不请假者以无故不到者论。

三十二、在支部开会时,同志若欲中途退席或早退者,须向主席说明理由,经主席允许后才能退席。

三十三、无故不到支部会议的同志。支部书记应当与之谈话,总要使每个党员都能出席支部会议,每个同志对于支部会议都有很大的兴趣。

(五)支部书记的贾任

三十四、支部书记不是党的简单的技术人才,而是党的组织员,因此他负有地方执行委员会所负托的一切政策和计划的责任。

三十五、支部书记负有教育同志的责任,为要达到这个目的,自己必项在本支部的同志中去活动,认识和研究同志,了解同志的趋向和要求,以及同志的长处与短处,只有这样,才能去领导同志工作。

三十六、支部书记既是每个支部所有同志的指导者,所以他的一切行动,思想,言论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一有了错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错识,而影响到支部所有的同志。

三十七、支部书记应该认清外部的坏境与内部同志的能力,推动同志到群众中去活动,煽动和组织群众,以实现党的一切主张和政策。

三十八、支部书记应规定支部具体的工作的计划,使支部有计划的进行一切工作,并且务使每个通知都要有工作做,只有这样才能使支部呈现活的气象,才能使整个的支部在群众中起作用。

三十九、支部书记应特别注意群众中的进步份子,应推动同志和自己到群众中去活动,尽量的吸收进步的份子加入党。

四十、支部书记应尽可能的出席团的支部会议,做政治报告和党的指导以及党对团一切应负的责任。

四十一、一地方有同志三人便可成立支部,若同志到十余人至数十百人时,一个书记不够指导可由三人组织支部干事会负担以上的责任。

(六)教育宣传员对于支部的任务

四十二、教育宣传员对于支部所负的最重要的责任是政治教育和主义宣传的工作,他应该使支部的同志对于现在中国全国和地方实际政治问题有个明确的观点,对于主义有系统的知识,尤其是更重要的就是要能使普遍的同志能以理论的观点去分析现在各种问题,这就是教育宣传员的目的。

四十三、教育宣传员的责任既如此重大,所以他不是在支部会上死板的背诵宣传大纲,宣读死公式的理论,而是要同志听了报告上后能够得一个明确观念,了解党的政策的意义,并增加同志们的政治兴趣和工作的能力以及活动的工具。

四十四、为要达到上列的目的,教育宣传员在支部会议席上,尽可能的少取灌输式的报告,而多用启发式的方法,引起同志发出许多问题,互相讨论,最后教育宣传员做一个结论,解决同志们所发生的疑问并批评同志们的错误之点。这样,使同志们对于某种问题了解得比较更清楚些更切实些。

四十五、尤其是出席工人同志支部,教育宣传员要注意到客观接受的方法。在未报告或讨论某一个问题一先,这来注意到工人同志对于这个问题了解的程度和兴趣,其至于我们用那一种言语才能传达我们所要说的话,都要注意到的。因为不是这样,不容易使工人同志对于这些问题真正的了解和感觉到兴趣。

四十六、教育宣传员对于支部不仅仅负有政治教育和主义宣传的工作,还负有帮助支部书记指导支部一切工作,因此,教育宣传员与支部书记应有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教育宣传员是支部的中坚份子。

四十七、支部书记应令每个同志填写每周报告表(报告表由组织部发给)

(七)支部书记会议

四十八、支部既是我们党的基础,支部书记是党的组织员,是支部的指导者,所以支部书记应常常开会,审查和批评各支部的工作并讨论具体的方法,进行各支部的工作。

四十九、文部书记会议由部委或者地委的书记和组织部主任召集,在支部书记会议中除上列工作外,还要注意报告临时各种重要问题。

(八)技术工作

五十、支部书记在每次支部会议前一日,须发出支部开会的通知给支部的各党员并出席该支部<会议的>教育宣传员。

五十一、支部书记于每次支部会议时,应填写党员到会点名表(此种点<名>册由部委发给)。

五十二、支部书记应分配及贩卖党的一切出版物及宣传品,不仅仅在党员中还应尽可能的散布在非同志中。

五十三、支部书记应担任征收党费的工作,但应注意:

A凡兼团员的党员不缴党费;

B征收党费的规则,按照本党第四次大会所修改之章程中关于党费一节征收,每月收齐后即交与地委。

五十四、支部书记应作支都工作的报告(报告的格式由组织都发给)

根据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五日出版的《校利》第七期刊印

注:(1)本文原载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五日出版的《校刊》第七期,未署作者、时间,其内容与《中央组织部通告第二号》(一九二六年一月二十九日)(见本书第35页)的精神是一致的,从当时对于党的组织建设的认识和实战看。对“通告”有补充意义,故编附于此。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278-28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522-52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258-26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522-526。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一九二六》,1989年版,611-618。

[6]王颖,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党的文献》2018年第3期。

[7]陈云,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

[8]王晓荣&许建华,《中共四大后党组织建设观察》,《重庆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9]《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第五册)。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中共早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及启示-激流网

(作者:陈胜。本文为激流网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乔烨)